冬<名>
(会意。表示时序终了,已进入寒冷季节。四季中的第四季,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)
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,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,农历十月到十二月
冬,四时尽也。--《说文》
我有旨蓄,亦以御冬。--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
无冬无夏。--《诗·陈风·宛丘》
冬者,五谷成熟,物备礼成。--《后汉书·张纯传》
又如:冬暖夏凉;冬酿(冬季酿酒);冬温(冬天所害的一种热病);冬计(寒冬的生计)
冬月,阴历十一月的俗称12
适冬(阴历十一月)之望日(十五日)前后,窗外疏梅筛月影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最后,终
诰诰作事,毋从我冬始。--《马王堆汉墓帛书》
冬<象>
冬冬声--;-;----形容敲门或敲鼓的声音。如:冬冬(形容敲门的声音)
音<名>
(指事。从言含一。甲骨文“言、音”互用,金文、小篆在“言中加一横,表示所发之音。本义:声音)
同本义;
音,声也。生于心,有节于外。谓之音。--《说文》
八音。一说笙、祝、鼓、箫、琴、埙、钟、磬也。--《白虎通·礼乐》
凡音之起,由人心生也。声成文,谓之音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
夫音,乐之舆也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一年》
鸡狗之音相闻。--《庄子》
北音清越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鸟兽音迹。--清·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又如:音颡(喉咙);音强(指声音的强弱。也叫响度或音势。音的强弱,因发音体振动时之振幅大小而异,振幅大者则音强,振幅小者则音弱);音制(音调高下疾徐的节奏);音频(人类耳朵能产生反应的声音频率范围)
音乐
莫不中音。--《庄子·养生主》
赵王好音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如:音律;音调
泛指语言、消息、讯息等;;。如:佳音;音讯(言信,消息)
字的音读
乡音无改。--唐·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
盖音谬也。--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又如:音韵(指“汉”字字音中的声、韵、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