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<形>
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。本义:水流长)
同本义()
永,水长也。象水巠理之长。--《说文》
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--《诗·周南·汉广》。毛传:“永,长。”
泛指长。兼指时间和空间;
施于众长谓之永。--《方言一》
不永所事。--《易·讼》
日永星火。--《书·尧典》
维以不永怀。--《诗·周南·卷耳》
永矢弗谖。--《诗·卫风·考槃》
且以永日。--《诗·唐风·山有枢》
求永贞。--《周礼·大祝》
永乃保之。--《仪礼·士冠礼》
以永终誉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
降年有永有不永。--《书·高宗彤日》
斗南当日永,万物显光明。--《西游记》
又如:永昼(长长的白天);永永(久远);永生(长生);永言(长言);永伤(长久忧伤悲痛);永思(长思,永怀);永夕(长夜);永日(长日,漫长的白天);永宅(长住永守);永安(长久稳固);永住(长住;长存);永命(长命);永巷(宫中长巷;长巷);永贞(长享正命);永宵(长夜);永逸(长久安逸);永岁(长寿);永路(长途,远路)
永<动>
游泳。“泳”的古字
按:此“永”字,即潜行水中之“泳”字之初文。原从人在水中行,由文人做生意,故托以寄游泳之意…后人借用为长永,久而为借意所专,乃加水旁作“泳”以还其原。--高鸿缙《中国字例》
延长
资富能训,惟以永年。--《书·毕命》
通“咏”。曼声。长吟,歌唱;;
声依永,律和声。--《书·舜典》
乐郊乐郊,谁之永号。--《诗·魏风·硕鼠》。郑笺:“永,歌也。”
永<副>
永久,永远
匪报兮,永以为好也。--《诗·卫风》
永奉陛下(永远伺候陛下)。--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雅量》
与汝永别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人谋永福。
保守也永旧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又如:永别酒(死囚临刑前喝的酒);永怀(永远思念);永诀(长别,永不再见);永康(永久平安)
竟<动>
(会意。从音,从人。本义:奏乐完毕)
同本义();
竟,乐曲尽为竟。--《说文》
凡乐成则告备。--《周礼》。汉·郑玄注:“成,谓所奏一竟。”
泛指结束,完毕;
竟,终也。--《玉篇》
竟,穷也。--《广雅》
谮始竟背。--《诗·大雅·瞻卬》。笺:“犹终也。”
振于无竟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
秦王竟酒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语竟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不能竟书而欲搁笔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又如:竟学(学完,学到底);未竟之业;事竟
追究
此县官重太后,故不竟也。--《汉书》
竟<名>
“竟”假借为“境”,边境,国境。如:竟界(边缘;边界);竟尉(古代边境武官)
竟<副>
终于;到底;
平原君竟与毛遂偕。--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竟怒不救楚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竟无语凝噎。--宋·柳永《雨霖铃》
婿竟不调。--明·崔铣《洹词·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
竟然;倒。含出乎意料之意;x
竟杀蛟而出。--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又如:竟尔(竟自。竟然);竟是(还是,毕竟是);竟不然(何不,倒不如)
径,一直,直接;。如:竟直(简直;竟然);竟已(终止);竟此(就到这里,到此为止)
竟<形>
全部;完全;整个
恩施下竟同学。--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注:“周徧也。”
君竟日不出门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竟三夜罢。--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竟以宗庙社稷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竟成痼疾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竟行之。
又如:竟天(满天);竟天价(满天地);竟体(全身);竟夕(整夜,整个晚上);竟世(终生;一辈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