徽<名>
(形声。从糸,表示与线丝有关,微省声。本义:三纠绳)
同本义
徽,三股绳也。--《说文》
系用徽纆。--《易·坎》。刘注:“三股为徽。”
绳索
免于徽索。--《汉书·扬雄传》。注:“绳也。”
又如:徽索(徽绳。捆绑俘虏、罪人的绳索);徽纆(绳索;捆绑);徽缠(绳索。亦比喻束缚,牵累);徽绳(徽索。指捆绑罪人的绳索)
琴徽,系琴弦的绳
今夫弦者,高张急徽,追趋逐耆,则坐者不期而附矣。--《汉书·扬雄传》
后亦指七弦琴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识
弦以园客之丝,徽以钟山之玉。--嵇康《琴赋》
标志;符号;。如:徽车(饰有徽帜的车);徽物(指区别等级的标志物,如旌旗、服饰等);徽识(古代朝廷或军中用以识别的标志);国徽;校徽;帽徽
旗帜
易服色,殊徽号。--《礼记·大传》
绑腿布
徽,袤幅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即《诗》之邪幅也。”
徽州的省称。旧府治在今安徽省歙县。如:徽墨
安徽省的简称。如:徽调
徽<形>
美好;善良
徽,善也。--《尔雅·释诂》
又如:徽睇(美丽的眼睛);徽绩(美好的功绩);徽徽(美好的样子);徽显(善美显著)
宏伟。如:徽业(宏业,伟业);徽庸(丰功,伟绩);徽绩(伟绩)
徽<动>
停止;静止
悲风徽行轨,倾云结流蔼。--陆机《挽歌诗》
束缚;捆绑
徽以纠墨。--扬雄《解嘲》
如:徽束;徽猛(束缚猛兽)
徽号
美称
这等一位活菩萨,岂可没个徽号?--明·罗懋登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》
徽记
正式地用作(如一个家族,部落或国家的)象征的徽章、像章、图案或其它物件
徽剧
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,流行于该省和江苏、浙江、江西等地区。旧称“徽调”
徽墨
中国名墨之一,因产于徽州得名称
徽章
;;戴在身上表示身分、职业的标志
徽章收藏家
徽帜
标志;旗帜
徽帜以变,器械以革。--《文选·左思·魏都赋》
忠<形>
(形声。从心,中声。本义:忠诚无私,尽心竭力)
同本义;;
不可谓忠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忠之属也。(忠,尽力做好本分的事。)--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为忠善者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又
志虑忠纯。
君子以为忠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尽心于人曰忠,不欺于己曰信。--宋·司马光《四言铭系述》
又如:忠贞廉士(忠诚坚贞廉洁的人);忠孝带(清代官员系的一种短而阔的带子,用于保驾或皇帝赐死时自尽);忠敬(忠诚恭敬)
忠厚
交不忠兮怨长。--《楚辞·九歌·湘君》
又如:忠嘉(忠厚善良);忠笃(忠厚笃实)
忠<动>
尽忠。特指事上忠诚
忠陛下之职分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又
忠而被谤。
又
求忠以自为。
忠孝如古人某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又如:忠功(尽忠建功);忠效(尽忠效力);忠益(尽忠报效的益处);忠孝(忠于君国,孝于父母);忠略(忠于君国的谋略);忠情(忠于君国的感情)
忠<名>
忠臣
莫不欲求忠以自为。--《屈原列传》
通“中”。中间,适中
忠人之和。--《管子·禁藏》
则有仇讐之忠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。高亨云:“忠,借为中。”
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