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<形>
(会意。甲骨文,从大(人)从火。人在火上,被烤得红红的。一说“大火”为赤。本义:火的颜色,即红色)
同本义
赤,南方色也。--《说文》
赤者,火色也。--《书·洪范·五行传》
其色赤。--《素问·风论》。注:“赤者,心色也。”
赤刀。--《书·顾命》。郑注:“武王诛纣时刀赤为饰。”
色赤椒好。--《齐民要术·种椒》
困于赤绂。--《易·困卦》。郑注:“朱深曰赤。”
日上,正赤如丹。--姚鼐《登泰山记》。又如:赤刀(刀口赤色的宝刀);赤衣(红色衣服);赤丸(红色弹丸);赤日(红日;烈日);赤石(红色的石头);赤泥(呈红色的泥土)
忠诚;真纯;
推赤心于天下。--南朝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又如:赤心(忠心);赤衷(赤诚的心意);赤情(真诚的心意)
裸露
当流赤足蹋涧石,水声激激风吹衣。--唐·韩愈《山石诗》
又如:赤剥(光身子);赤巴巴(赤裸裸;毫无掩饰);赤脚大罗仙(传说中得道的李君);赤条精光(全身赤裸)
空;尽;一无所有;x
晋国大旱,赤地三年。--《韩非子·十过》
当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。--苏轼《送范纯粹守庆州》
又如:赤淋淋(赤条条,一丝不挂);赤白白(一无所有);赤洒洒(形容无牵无挂)
赤<名>
古以赤为南方之色,后因以赤指南方。如:赤帝(神话中的南方之神。代指汉高祖刘邦);赤方(指南方);赤位(指南方);赤天(南方的天)
谶纬家谓汉以火德王,火色赤,后因以借指汉朝。如:赤德(指汉朝的气运)
“赤子”的简称。指婴儿。如:赤襁(指婴孩);赤子苍头(泛指老人小孩。苍头:原指老仆,此指老人)
指鲜血。如:赤津津(鲜血渗流的样子);赤臭(血污腐臭之气)
共产党
这里现亦大讨其赤,中大学生被捕者有四十余人。--鲁迅《书信·致李霁野》
赤<动>
除掉,诛灭
此祸水也!指日赤吾族矣!--《聊斋志异·小翠》
又如:赤族(诛灭全族);赤诛(诛杀)
界<名>
(会意。从田,介声。本义:边垂,边境)
同本义
界,境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田畔也。
界,垂也。--《尔雅》
田边谓之界。--《急就篇·顷町界亩》颜注
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。--《墨子·号令》
去门十里以为界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域民不以封疆之界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至燕南界。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迎公子于界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境界危恶。--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
又如:界分(分界处;地界);界约(两国为明定疆界的界址而缔结的条约);界贼(扰乱国境的盗贼);界至(指边界)
界限;范围x
是非之封界,分职名象之所起。--《荀子·正议》
求而无度量分界,则不能不争。--《荀子·礼论》
奢俭之中,以礼为界。--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
又如:界说(逻辑名词。即定义);界身子(北宋开封的一街巷名,为当时的商业区);界程(界限和范围);界墙(作为分界的墙壁)
指某一特殊的境域
蓬莱仙界海门通。--刘沧《宿题天霁寺诗》
又如:境界;上界;下界;外界;租界
职业、工作或性别等相同的一些社会成员的总体。如:各界;知识界;新闻界;教育界
自然界物质的三大基本分界之一。如:植物界;动物界
地层系统分类的最高一级,相当于地质年代中的代。界以下为系。如:古生界
书纸上的行格,上下框为栏,直行为界。如:界方(用以压纸的条状文具,也叫“界尺”);界行(纸或绢上的直行格);界笔(一种用于划直线的画笔)
界<动>
毗邻,毗连;接界
三国之与秦壤界而患急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》
又如:东界黄海;界边(边界相接);界天(接天)
划分
瀑布飞流以界道。--孙卓《游天台山赋》
又如:界破(划破);界别(划分;区别);界朱(用红笔划成行格);界路(交叉路口);界断(划断;分开)
离间;
范雎界泾阳,抵穰侯而代之。--扬雄《解嘲》
隔开。如:界断(分隔开);界稻(农历十一月播种,次年四月收获的一种界于两年之间的稻);界隔(隔开);界障(界隔的屏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