争<动>
(会意。金文字形,上为“爪”(手),下为“又”(手),中间表示某一物体,象两人争一样东西。从又,义同。本义:争夺)
同本义;;
争,彼此竞引物也。--《一切经音义》引《说文》
争所有余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几只早莺争暖树。--唐·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
民争负薪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人争鬻之。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如:争座(争座次;争高低);争立(争夺王位);争国(争夺君位);争恶(争夺险要之地);争标(争夺优胜);争重(争夺帝位、王权)
辩论;争论;
争者事之末也。--《国语·越语》
在丑不争。--《孝经》。注:“竞也。”
分争辩讼,非礼不决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有竞有争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。注:“对辩曰争。”
与贵酋处二十日,争曲直,屡当死。--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
如:争抗(抗争;抗衡);争让(争执);争口(争论);争高低;争言(争辩;争吵)
争胜,争着;
争割地而赂秦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争奔走焉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争延之使奏其技。--清·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诸将果争前抱持之。--清·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如:争心(争强好胜的心理);争途(抢占道路。亦喻争夺地位);争求(竞相追求);争妍(竞相逞美);争长(争行礼先后;争相增长);争奇(竞相逞其奇特)
争斗
操舍鞍马,仗舟楫,与吴越争衡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如:争跤(摔跤);争交(摔跤)
竞争;较量
推此志也,虽与日月争光可也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如:争校(争竞,计较);争春(争艳于春日);争进(为仕宦而相争);争张(争竞,夸张);争棋(下棋争胜);争强(争为强者)
方∶欠
争账还钱,又不犯王法。--巴金《兄与弟》
相差
百年身后一丘土,贫富高低争几多?--唐·杜荀鹤《自遣》
如:争些个(差一点);争些儿(差一点儿;险些);争不多(差不多);争差(差错;差别)
争<名>
春秋时鲁国北城护城河名,又为北城门名。也作“净”
姓
争<代>
多用于诗、词、曲中,相当于“怎么”;
片言争敢动吾皇。--《警世通言》
如:争知(怎知);争似(怎似);争耐(怎标;无奈)
争<动>
“诤”的本字。强谏;规劝
知而不争,不可谓忠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争而不得。
伊尹、箕子可谓谏矣,比干、子胥可谓争矣。--《荀子·臣道》
父有争子,不行无理。士有争友,不为不义。--《荀子·子道》
又如:争子(能直言规劝父母的儿子);争友(能直言规劝的朋友);争臣(能直言诤谏的大臣);争引(能引事例以谏诤);争弟(能直言规劝兄长的弟弟)
红<形>
(形声。从糸,表示与线丝有关,工声。本义:粉红色)
同本义
红,帛赤白色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按,此今人所谓粉红、桃红也。”
缙红繎。--《急就篇》。颜注:“红,色赤而白也。”
红,绛也,白色似绛者也。--《释名·释采帛》
红紫不以为亵服。--《论语·乡党》
又如:红衣(荷花瓣儿);红香(花瓣);红脂(蟹黄)
后也指各种红色
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--唐·白居易《忆江南》
又如:红巾(红色巾。对绿林好汉的称呼,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,史籍上因称红巾);红灼灼(形容鲜红);红颩颩(亦作“红彪彪”。形容鲜红);红轮(红日)
象征革命、进步;。如:红区;红军
指得宠、出名、走运或事业兴旺等。如:红人;红火;红角儿
红<名>
美人的代称。如:红泪(泛指女子的眼泪);红袖(指美女);红闺(少女的卧房,同红楼);红袖添香(指有美女相伴)
红色物品
红衣服或红布。如:穿红带绿的妇女
染料。如:酸性红;碱性红;红点子(清代官吏的委任状,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、钓一下);红椅子(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,表示名单终止。后因称最后一名“坐红椅子”)
胭脂。如:对脸敷红
红绫等织物--旧时常用作礼物。如:红抹额(束在额头上的红巾);红勒帛(用红帛制的腰带);红罗(红帛);红缨帽子(清朝的礼帽,帽上披有红缨)
血的婉辞。如:吐红(吐血);下红(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);红铅(妇女月经);红刀子(带血的刀子)
花的代称,花多红色,故借红代花
晓看红湿处。--唐·杜甫《春夜喜雨》
又如:红芳(指红花);红林(盛开红花的树林);红萼(红花);红葩(红花)
喜事,嫁娶庆贺之事。如:红白(红事与白事);红白大礼(喜事与丧事的礼仪);红鸾(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,主婚配等喜事)
红利(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)。如:分红(分配红利)
草名。如:红草(即荭草。泛指红色的草);红兰(兰草的一种)
顺利;成功。如:他唱戏唱红了
春秋时鲁国地名。在今山东省境内
秋,蒐于红。--《春秋》
红<动>
变红,呈现红色。如:红头涨脸(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);红蚕(老熟的蚕,体呈红色,故称);红兽(烧红的兽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