豫<名>
(形声。从象,予声。本义:大象)
同本义
豫,象之大者。--《说文》
豫焉若冬涉川。--《老子》。范应元注:“豫,象属。”
地名。豫州,古九州之一。其地包括今河南省和湖北省北部
指通豫南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今河南省的简称。因古为豫州地而得名
姓
豫<形>
假借为“娱”。快乐
豫,乐也。--《尔雅》
豫,悦豫也。--《易·豫卦》释文。郑注:“豫,喜豫说乐之貌也。”
心中和悦谓之豫。--《珠丛》
何问之不豫也?--《庄子·应帝王》
夫子若有不豫色然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。注:“颜色不悦也。”
说豫娩泽。--《荀子·礼论》。注:“豫,乐也。”
致令皇帝受惊,圣躬不豫,实属罪大恶极。--《痛史》
又如:豫附(心悦诚服而来归附)
安乐;舒服
或乃奢侈逸豫,务广第宅。--《汉书·成帝纪》
豫〈动〉
出游,特指皇上秋日出巡
度秋豫以收成。--张衡《东京赋》
游乐,嬉戏;
逸豫可以亡身。--欧阳修《新五代史》
又如:豫怠(逸乐怠惰)
参与
豫,与“與”通。--《正韵》
楚灵会申,亦来豫盟。--《后汉书·乐夷传》
又如:豫政(参与政事)
同“欲”
真像个豫逃兵火的样子。--《洪秀全演义》
豫〈副〉
预先,事先。通“预”
重门击柝,以待暴客,盖取诸豫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
又如:豫先(预先,早先);豫言(预先说尚未发生的事);豫防(事先防范);豫见(事情还未发生就预先知道);豫知(预先知晓)
乐意
将相和则士豫附。--班固《汉书》
虎〈名〉
(象形。金文字形象以虎牙、虎纹为特征的虎形。本义:老虎)
同本义,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(),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,尾长而无簇毛,有黑圈,下体大部白色,无鬣,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
虎,山兽之君。--《说文》
阚如虓虎。--《诗·大雅·常武》
虎狼之心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苛政猛于虎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曹公豺虎也。--《资治通鉴》
气吞万里如虎。--宋·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
又如:虎螭(虎与龙);虎啸(虎吼叫);虎跃(猛虎腾跃);虎残(虎口余生)
凡伤害物类之虫,也以虎名之。如:蝇虎;蝎虎
守宫善捕蝎蝇,故得虎名。--《本草纲目》
姓
虎〈形〉
比喻威武勇猛。如:虎虎势势(形容勇猛的样子);虎豹(比喻勇猛的战士);虎旅(指勇猛的军队)
比喻残酷凶暴
或问酷吏。曰:“虎哉!虎哉!角而翼者也”。--《法言》
虎<动>
方∶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。如:虎视鹰瞵(形容凶狠地注视着,将欲有所攫取)
吓唬。也作“唬”。如:虎虝(吓唬;恐吓);虎唬(威吓);虎吓(犹吓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