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〈名〉
(形声。从竹,官声。本义:一种类似于笛的管乐器。后泛指管乐器)
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,起初用玉制成,改用竹,有六孔,长一尺。后泛指管乐器,
管,如箎,六孔,十二月之音,物开地牙,故谓之管。--《说文》
箫管备举。--《诗·周颂·有瞽》
建钟鼓,列管弦。--《淮南子·原道》。注:“管,箫也。”
主人下马客在船,举酒欲饮无管弦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今王鼓乐于此,百姓闻王钟鼓之声,管籥之音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又如:管色(管类乐器);管儿(指笛子之类的管乐器);管弦(用管乐器弦乐器演奏的音乐);管说(管窥之说);管音(管乐器的声音)
古称钥匙
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,若潜师以来,国可得也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管库之士。--《礼记·檀弓下》
慎管籥。--《礼记·月令·孟冬》
每薄暮下管键,矢溺皆闭其中,与饮食之气相薄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又如:管键(指钥匙与锁);管钥(钥匙)
管子,泛指筒形、中空而细长的物体;。如:钢管;管见(狭小的见识);管窥蛙见(人从管中所见之天;蛙从井中所见之天。比喻见识短浅,眼界狭窄)
动植物体内用于输送腺体分泌物或其他体液的一个细长中空组织。如:腺管;胆管;鼻泪管;哈弗氏管;血管;淋巴管
笔管。后称笔为管
嗟夫!当时余心之悲,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又如:管城子(笔的别称。又称管城、管城公、管城君、管城侯);管城颖(犹笔颖。指笔头);管毫(指笔);管翰(笔。泛指文字笔墨);管彤(赤管笔)
形状像管的电器件或电子器件;。如:电子管;微波管;示波管
通“官”。官吏
则足以补管之不善政。--《管子·小匡》
通“馆”。馆舍
管人为客三日具沐,五日具浴。--《仪礼·聘礼》
姓。如:管鲍分金(管仲和鲍叔牙一块儿做买卖,每次分红时,管都多留给自己,鲍对此不仅不怪,反而说管这不是贪,而是穷,是需要。后以此比喻相知的深厚)
管<动>
管理
李兑管赵,囚主父于沙丘。--《史记·范雎列传》
如今叫我管天王堂。--《水浒》
又如:经管(经营管理);接管(接收并管理);管摄(管理统率);管领(管理,统领);管勾(掌管,管理);管屯(管理田庄);管办(经管办理);管主(主管;掌管)
管教.
这孩子没管好
又如:管照(照管)
管辖、控制;
这个市管九个县
又敦煌郡大众殷,制御西域,管辖万里,为军国之本。--《晋书·凉武昭王传》
又如:管勾(管理);管拘(犹管束);管着(管教);管头(管束别人的人)
担任工作;负责。如:他管工交;她管文教卫生;管装管卸(一应事务全部承担);管整(一人承担;保险)
过问;干预;;.。如:这事我们不能不管;管约(管束);管闲账(管闲事)
保证;包管
今日既有书来,陛下宽心,微臣管送陛下还阳,重登玉阙。--《西游记》十一
又如:管取(管保;包管;照顾,照管);管情(管请。包管,保证);管成(管保;保证);管取(管保;肯定);管许(包管)
负责供给。如:管饭(负责供给饭食);管顿(供顿,供应食宿及行旅之需);管饱(供应食物让人吃饱),管换;管吃管住
通“关”;。如:管闭(关闭)
招待。如:管顿(照管安顿);管顾(照管,照顾;招待,款待)
管<量>
用于细长圆筒形的东西。如:笔三十管
管<介>
口语中与“叫”配合使用,用来称说人或事物,相当于“把”。如:大家管他叫马大哈
管〈连〉
表示条件关系,相当于“不管”、“无论”(,,.)。如:管他下不下雨,咱们都得马上出发;管他,管他的(犹言不管或任凭怎么样)
管他是谁,不到分数线一律不录取
顿<动>
(形声。从页,屯声。从“页”,表示与头有关。本义:叩头,磕头)
同本义
顿,下首也。--《说文》
二曰顿首。--《周礼·大祝》。注:“拜头叩地也。”
又如:顿颡(屈膝下拜,以额叩地,多在请罪投降时用);顿筑(以头或物撞地);顿头(磕头);顿膝(下跪)
用脚底或用脚使劲往下踩
顿足失色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牵衣顿足拦道哭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又如:顿脚;顿足(以足跺地。形容着急、悲痛的样子)
倒下,跌倒
故兵不顿而利可全。--《孙子·谋攻》
又如:顿仆(僵仆);顿落(低落);顿碌(折腾);顿毙(倒毙);顿擗(崩倒;倒塌)
放置;安放。如:整顿,安顿;顿纲(整顿纲纪);顿放(安放);顿寄(寄存);顿备(准备)
止宿;屯驻。如:顿兵(驻扎军队;休战,止兵);顿舍(屯戍,止息);顿息(休息);顿住(止宿;屯驻)
舍弃;废弃
文六龙顿辔。--《文选安陆昭王碑》
又如:顿脱(甩掉);顿罔(撤除围猎之网)
解。如:顿缨(挣脱绳索);顿开(挣开;脱开)
暂停。如:他顿了一下,接着又往下说;顿辔(停车);顿断(音节停顿间断);顿毂(停车);顿驾(停车);顿滞(停息滞留)
买。如:顿下(买下)
顿<形>
劳累疲弊
故兵不顿而利可全。--《孙子·谋攻》
兵甲顿,士民病。--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
号呼而转徙,饥渴而顿踣。--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又如:顿卒(困苦。也作顿悴);顿悴(困厄憔悴)
顿<名>
宿食之所。也指宿食所需之物。如:顿所(营房;馆舍)
在中国书法上指起笔落笔时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()。如:一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;顿笔(写字在折画处,用笔轻按,称顿笔)
次,回--用于吃饭、斥责、劝说、打骂等行为的次数。如:一天三顿饭;说了他一顿;一顿毒打;顿顿(每餐)
古国名。在今河南省商水县北,于公元前496被楚灭
顿<副>
立刻
家人习奢已久,不能顿俭,必致失所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亡国之恨顿生。--清·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又如:顿喝一口家乡水;顿改前非;顿尔(忽然);顿豁(突然开朗);顿绝(一下子断绝);顿饱(一下子吃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