殷<形>
黑红色。如:殷妍(红艳);殷殷(殷红的样子)
殷红
发黑的红色
殷红的血迹
血流殷地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殷<形>
(会意。从殷从殳。本义:盛乐)
同本义
殷,作乐之盛称殷。--《说文》。按,殷者,舞之容,殳者,舞之器。
五年而殷祭。--《公羊传·文公二年》
服除而后殷祭。--《礼记·曾子问》
月半不殷奠。--《仪礼·士丧礼》
先王以作乐崇德,殷荐之上帝,以配祖考。--《易·豫》。王弼注:“用此殷盛之乐荐祭上帝也。”
神其来思,时歆荐殷。--《金史》
大
殷,大也;众也。--《广雅》
夫精,小之微也;郛,大之殷也。--《庄子》
又如:殷奠(大祭);殷喜(大喜);殷祭(盛大的祭典);殷袔(天子、诸侯在太庙对远近祖先的盛大合祭);殷殷轸轸(盛大众多的样子);殷礼(盛大的祭礼);殷事(指初一、十五日的盛大祭祀)
众,多
士与女,殷其盈矣。--《诗·郑风·溱洧》
又如:殷大(众多);殷众(众多);殷猥(繁杂);殷远(繁多而深远);殷碎(繁杂琐碎);殷广(繁多而广泛);殷繁(繁多;众多);殷旷(繁多而拖延日久)
盛
殷岩泉。--唐·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
又如:殷盛(茂盛;繁盛);殷流(盛行);殷殷屯屯(繁盛的样子);殷炽(殷阗。繁盛);殷草(茂盛的草)
富裕;
民殷国富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又如:殷户(殷实的人家);殷充(充裕,丰盛);殷足(殷实,富足);殷昌(富庶,昌盛);殷阜(富足);殷厚(殷实,富裕);殷然(充裕);殷强(富裕强健);殷饶(富饶,富裕);殷盈(丰盈,富足)
深,深切
在殷忧而弗违。--陆机《叹逝赋》
情意甚殷。--明·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
又如:殷握(深深地了解;掌握);殷谢(深切致谢)
恳切
书中情意其殷。--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
又如:殷挚(恳切诚挚);殷重(恳切深厚)
热情接待客人或陌生人的。如:招待甚殷
殷<名>
殷朝。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,是商代迁都于殷(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)后改用的称号
殷周之世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又如:殷士(殷人);殷正(殷历正月。相当于农历十一月);殷冬(旧历十一月);殷民(殷商的百姓。亦指殷代遗民);殷宗(殷人的宗祀。指殷朝);殷契(殷墟书契的省称,即殷商甲骨文字);殷理(刑法);殷虚(殷墟);殷见(殷同。周代各方诸侯于一年四季分批朝见天子);殷国(周代天子在侯国行殷见之礼);殷历(起于周末而传于汉初的六种古历之一;亦指殷商时所用历法)
古都邑名,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,商的第十代君王盘庚迁都于此。后世称为“殷墟”
深厚的情意;
有怀载殷。--张昭远《旧唐书》
姓
海〈名〉
(形声。从水,每声。本义:大海,海洋)
百川会聚之处。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;
海,天池也。以纳百川者。从水,每声。--《说文》。按,海势圆,就地心也。海味咸,湿热之气蒸也。海气绿,穹苍之映,云雾不能隔也。
祖天地之左海也。--《礼记·乡饮酒义》。注:“海水之委也。”
孙叔敖举于海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前途似海。--清·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半壁见海日。--唐·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
又如:近海(靠近陆地的海域);沿海(靠海的一带);海岳(大海和山岳);海藏(大海。藏:海的总汇)
海水
煮海为盐。--《汉书·晁错传》
又如:海老(海水枯竭);海望(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)
大湖或大池。如:洱海;里海;咸海;北海
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,故用以指僻远地区
九夷、八狄、七戎、六蛮谓之四海。--《尔雅·释地》
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、校人四海山川注:四海犹四方也。--《周礼·调人》
又如:海北(泛指僻远的北方);海夷(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);海土(海内的土地);海方(犹四海。极言广远之地)
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
较大的器皿。如:银海;墨海
大口,大嘴巴
面皮微白,海下无须。此人就是赛叔和李怀春。--清·郭小亭《济公全传》
海〈形〉
很多的;
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。--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
又如:那年闹霍乱,死的人海啦!东西海着哩,管你们酒足饭饱
大的x;;。如:海碗;夸下海口;海灯(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);海骂(大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