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<数>
(会意。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,是原始记数符号)
一加一的和
二,地之数也。从耦一,会意。古文又从弋。--《说文》
因二以济民行。--《易·系辞》。虞注:“谓乾与坤也。后世官书以贰为之,为防奸易。”
赐也闻一以知二。--《论语·公冶长》
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又如:二加四得六;总数为二;二府(大肠和小肠;二太爷);二形(男女两性);二难(指难兄难弟,即蔡、宋两御史);二仪(两仪。指天地、阴阳);二纪(二十四年。一纪为十二年);二氏(释教与道教);二军(汉代禁卫军之南军和北军);二南(原指《诗经》中的《周南》与《召南》借指淑女与君子相配);二星(银子二钱。星,秤杆上的记数点);二天(再嫁;嫁二夫)
百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十时对二十的省称。如:一百二
千位数后接着整数二百时对二百的省称。如:八千二
万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千时对二千的省称。如:四万二
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
一男附书至,二男新战死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又如:二手(副手,二把手);二尹(知县副职县丞的别称);二舍(二公子,二少爷。舍:舍人。原为官名,后用以称显贵人家子弟);二甲(殿试的第二等);二门(指大门内的一道总门)
二<形>
两样;有区别。如:二屋里(另住一处。比喻说话岔了道);二价(异议)
不专一;不忠诚-;。如:有二心;二四(放肆,胡作非为);二三(三心二意)
臭<名>
(会意。从犬,从自(鼻)。狗鼻特别灵敏,故从二字会意。本义:闻气味)
气味之总名
臭,禽走臭而知其迹者,犬也。--《说文》
无起秽以自臭。--《书·盘庚》。疏:“古者香气秽气皆名之臭。”
其臭如兰。--《易·系辞传》
巽为臭。--《易·说卦》
鼻欲綦臭。--《荀子·王霸》。注:“臭,气也。”
香臭芬郁腥臊洒酸奇臭以鼻异。--《荀子·正名》
难闻的气味;
惠公改葬申生,臭彻于外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又如:臭不可当(极言其臭);臭短臊长(各种污言秽语);臭皮囊(肉体;躯壳)
香气
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--《易·系辞上》
臭<形>
惹人厌恶。如:臭幺(臭架子);臭老鼠(惹厌的人)
腐败
若乘舟,汝弗济,臭厥载。--《书·盘庚中》
臭<动>
方∶失效。如:打了一枪,没想到子弹“臭”了,没有过火
臭<副>
表示程度很深;。如:臭打一顿;臭骂一通
臭不可闻
形容很臭,也比喻人的名声太坏,不齿于人
哪个告小状,哪个就臭不可闻
臭<名>x
气味的总称
人通于鼻者谓之臭。臭者,气也。--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
无起秽以自臭。--《书·盘庚》。疏:“古者,香气、秽气皆名为臭。”
薋葹妒其臭,茞芟兰竟被芟。--《红楼梦》
上天之载,无声无臭。--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。郑玄笺:“耳不闻声音,鼻不闻香臭。”
口之于味也,目之于色也,耳之于声也,鼻之于臭也,四肢之于安佚也,性也。--《孟子》
又如:乳臭;臭味(气味;比喻志趣;比喻同类);臭败(气味败坏)
臭<动>
“嗅”的古字。用鼻子辨别气味;
彼臭之而无嗛于鼻。--《荀子·荣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