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<数>
(会意。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,是原始记数符号)
一加一的和
二,地之数也。从耦一,会意。古文又从弋。--《说文》
因二以济民行。--《易·系辞》。虞注:“谓乾与坤也。后世官书以贰为之,为防奸易。”
赐也闻一以知二。--《论语·公冶长》
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又如:二加四得六;总数为二;二府(大肠和小肠;二太爷);二形(男女两性);二难(指难兄难弟,即蔡、宋两御史);二仪(两仪。指天地、阴阳);二纪(二十四年。一纪为十二年);二氏(释教与道教);二军(汉代禁卫军之南军和北军);二南(原指《诗经》中的《周南》与《召南》借指淑女与君子相配);二星(银子二钱。星,秤杆上的记数点);二天(再嫁;嫁二夫)
百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十时对二十的省称。如:一百二
千位数后接着整数二百时对二百的省称。如:八千二
万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千时对二千的省称。如:四万二
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
一男附书至,二男新战死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又如:二手(副手,二把手);二尹(知县副职县丞的别称);二舍(二公子,二少爷。舍:舍人。原为官名,后用以称显贵人家子弟);二甲(殿试的第二等);二门(指大门内的一道总门)
二<形>
两样;有区别。如:二屋里(另住一处。比喻说话岔了道);二价(异议)
不专一;不忠诚-;。如:有二心;二四(放肆,胡作非为);二三(三心二意)
崩<动>
(形声。从山,朋声。本义:山倒塌)
同本义;
梁山崩。--《左传·成公五年》
又如:山崩地裂
崩裂;倒塌;;
中间力拉崩倒之声,火爆声,呼呼风声,百千齐作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又如:崩拆(倒塌断裂);崩陷(倒塌陷落);崩陨(塌陷);崩损(崩塌损坏);崩坠(倒塌坠落)
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,常用山塌下来比喻,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“崩”
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越二月,帝崩。--《明史·海瑞传》
又如:崩驾(帝王之死);崩殂(崩背,崩逝。又指帝王之死)
崩溃;垮台;败坏;
不义不昵,厚将崩。--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三年不为乐,乐必崩。--《论语·阳货》
又如:崩阙(败坏);崩动(煽动败坏)
破裂,迸裂;
天崩地塌壮士死。--吴士玉《玉带生歌奉和漫堂先生》
又如:谈崩了;崩裂(物体突然破裂);崩云(破裂的云彩);把气球吹崩了
炸伤;枪毙;。如:爆竹崩了他的手;咋不崩了他?
血崩,指妇科“崩症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