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<名>
(会意。从木,官溥说,从日在木中。本义:东方,日出的方向)
同本义
东,动也。--《说文》
东方者,动方也,万物始动生也。--《白虎通·五行》
东方木也。--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。按:“日所出也。从日在木中,会意。”
东君,日也。--《广雅·释天》
东邻。--《易·既济》。虞注:“震为东。”
东方者,阳也。--《白虎通·情性》
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--宋·辛弃疾《清平乐·村居》
又如:关东;旭日东升;东夏(指中国东部);东朝(东宫);东极(东方边远之处);东君(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);东坦(女婿);东裔(东方边远地方);东村女(即东施);东方作(日出);东记(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。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)
特指东西向,与南北向相对。如:东亩(使田垄东西向)
东道主的略称。主人;。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。古时主位在东,宾位在西,所以主人称东。如:房东;股东;今天我们作东;东主(东家;店主;房东)
春天。如:东皇(指春种;司春之神);东君(春神);东作(春耕;指春季作物)
指厕所。即“东厕”。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,故称东厕;。如:登东(上厕所);东净(厕所);东厮(厕所);东司(厕所)
东 <副>
向东,东去
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--宋·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
又如:东流(东去的流水);东波(向东流逝之水);东徙(向东迁移)
线<名>
(形声。从糸,戔声。本义: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)
同本义;
线,缕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古文从糸,泉声。
中国不绝如线。--《公羊传·僖公四年》
爱惜起东西来,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。--《红楼梦》
又如:线儿提的(提线木偶。借指酒后失态,步法踉跄);毛线;丝线;缝纫线
细长如线的东西.-
天云一线。--清·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又如:线溜(细长的山水)
线索
并多雇素暗夷语线民,假装济夷办艇,作为内应。--清·林则徐《焚剿夷船擒获汉奸折》
又如:线上的(同行);明线;内线;暗线
金属线。如:导线;天线;火线;地线;电线
几何学名词;。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。有直线和曲线两种。如:实线;虚线;曲线;直线
记录边界、区域或等高线的标记;
唐人线画,流动如生。--鲁迅《书信集·致李桦》
又如:边线;中线;水线;防线;警戒线
铁路线,铁路的路轨或路基。如:京广线;专线;各干线;支线
辐射线。如:光线;紫外线;红外线;宇宙线;射线
线<动>
通“骟”。阉割。如:线鸡(阉鸡。指阉割或阉割过的鸡)
线<量>
用于抽象事物;。如:一线希望;一线光明;一线儿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