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<名>
(形声。从辵,首声。本义:供行走的道路)
同本义;;
道,所行道也。--《说文》
一达谓之道。--《尔雅》
道坦坦。--《易·履》
百夫有洫,洫上有途,千夫有浍,浍上有道,万夫有川,川上有路。--《周礼·地官·遂人》。注:“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,路容三轨。”
大道甚夷,而民好径。--《老子》五十三章
道听而途说。--《论语·阳货》
从此道至吾军,不过二十里耳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道渴而死。--《山海经·海外北经》
今天大雨,道不通,度已失期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又如:大道,问道于盲;要道;人行道;车道;康庄大道;道友(出门在外对素不相识的同路人的客气称呼);道店(设在道路旁的旅店)
道德,道义、正义
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伐无道,诛暴秦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又如:道光(道德的光辉);道术(道德学术;又指医道、医术)
道教的教义'
豪家少年岂知道,来绕百匝脚不停。--韩愈《华山女》
道教;道士;
阿兄形似道,而神锋太俊。--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
二郗奉道,二何奉佛;皆以财贿。--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
又如:道情(道士所唱的歌,以警世劝善为内容);道疏(道家拜天地祈福的文表),道粮(道士的口粮);道行(僧道修炼的功夫)
线条或细长的痕迹。如:画一条斜道儿
路程;行程
日夜不处,倍道兼程。--《孙子·军争》
又如:远道,近道;道里睽隔(两地离得很远)
方式,方法;技能;
为开其资财之道也。--晁错《论贵粟疏》
深谋远虑,行军用兵之道,非及向时之士也。--贾谊《过秦论》
策之不以其道。--唐·韩愈《杂说》
又如:生财之道;养生之道;道艺(道业。谋生手段;职业;工作)
水流通行的途径;。如:河道;水道
地域的区划名。汉制,县有蛮夷的称“道”。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。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。如“凤庐道”
学术或宗教教义;;
悦周公、仲尼之道。--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
然墨之道,兼爱为本,吾终当有以活汝。--明·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又如:传道;道书(宣传宗教教义的著述文章)
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
脩道而贰,则天不能祸。--《荀子·天论》
闻道百,以为莫己若者,我之谓也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--唐·韩愈《师说》
臣之所好者,道也;进乎技矣。--《庄子·养生主》
方向;志向;;
不得通其道,故述往事,思来者。--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又如:志同道合
道<动>
说,讲;;
万户侯岂足道哉!--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
不足为外人道也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又如:常言道;能说会道;一语道破;道定(说定,说准);道话(谈话,说话);道达(说清楚,讲明白;表达,传达);道知(告知,说明);道丧(报丧)
表示x。如:道慰(表示慰问之意);道罪(认错;赔不是)
取道,经过;
从郦山下,道芷阳间行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道海安、如皋,凡三百里。--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又如:道经(路过)
引导,疏导
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。--《易·系辞上》
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。--《论语·为政》
道民之门,在上之所先。--《管子·牧民》
乃学辟谷,道引轻身。--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
料;想,以为
刘太公惊呆了,只道这早晚正说因缘,劝那大王,却听的里面叫救人。--《水浒传》
道<量>
用于长条形的东西。如:一道河(沟、山泉);一道虹;万道金光
用于门、关口等的阻拦的物。如:一道门(关);一道水闸;一道墙(防线、铁丝网、篱笆、屏风);头道幕不要落,落二道幕
用于某些分次、分项或分程序的事物。如:一道命令;来了一道公文;两道算术题;考了五道题
次。用于某些分程序的动作。如:洗了三、四道都没洗干净
道<介>
从,由
诸使者道长安来。--《汉书·淮南传》
贵<形>
(形声。小篆字形,从贝,臾声。从“贝”,表示与钱物有关。本义:物价高,与“贱”相对)
同本义x;
贵,物不贱也。--《说文》
贵货而贱土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不贵难得之货。--《老子》
国之诸市,屦贱踊贵。--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
遂白令边郡皆筑仓,以谷贱时增其贾(价)而籴,以利农,谷贵时减贾而粜,名曰常平仓。--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
又如:春雨贵如油;昂贵(价格很高);贵腾(价格暴涨);贵踊(物价上涨);贵贾(高价)
社会地位高;
贵,尊也。贵贱以物喻。犹尊卑以器喻。--《广雅》
一曰爵以驭其贵。--《周礼·太宰》
民犹犯贵。--《礼记·坊记》
贵贵为其近于君也。--《礼记·祭义》
苟富贵,无相忘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又如:显贵;权贵;亲贵(帝王的近亲或亲信);富贵(有钱又有地位);贵地(显达的地位;尊称他人的乡里);贵途(升官晋爵的途径);贵私(一心想私人占有);贵不期骄(显贵者不锲望染上骄恣专横的习气,但仍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起来了)
贵重;重要;
礼之用,和为贵。--《论语·学而》
又如:贵宝(贵重的宝物);贵献(贵重的献礼);贵器(贵重的器皿。喻大器或高位);贵珍(贵重的珍品)
敬辞,尊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时用
贵房师高要县汤公,就是先祖的门生。--《儒林外史》
又如:贵国;贵府;贵地;贵上下(询问对方姓名的敬辞);贵上(对别人的仆役称其主人的敬称)
贵<名>
地位显要的人
虽沾巾覆形,不及贵门犬。--唐·于之贲《山村臾》
又如:贵门(权贵人家);贵阶(唐代品秩之制有九品,五品以上称贵阶);贵游(没有官职的王公贵族);贵躬(指王公贵人)
贵州省的简称G
古人贵朝闻夕死,况君前途尚可。--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又如:云贵高原
姓。汉有庐江太守贵迁
贵<动>
抬高物价
而粜谷之人贵贱其价。--《论衡·变动》
欲民务农,在于贵粟。--晁错《论贵粟疏》
崇尚,重视
去谗远色,贱货而贵德。--《礼·中庸》
有道之士,贵以近知远,以今知古,以所见知所不见。--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。--《商君书·画策》
又如:贵德(崇尚道德);贵爱(珍贵爱重);贵农贱商(重农轻商);贵尚(崇尚;尊崇);贵好(崇尚和喜好);贵贵(尊敬显贵的人);贵敬(敬重);贵异(特别看重;不作一般看待;珍视);贵信(尊重和信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