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<形>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的正面形,有手有脚。“大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大”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。本义:大小的“大”)
形容体积、面积、数量、力量、规模、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。与“小”相对;;
大,天大地大人亦大,故大象人形。古文大也,籀文介,改古文亦象人形。凡大人、大夫、太子、太君,皆尊词。--《说文》
遵彼大路兮。--《诗·郑风·遵大路》
大有。--《易》。释文:“大有,包容丰富之象。”
大报天而主日也。--《礼记·郊特牲》。
其朝践用两大尊。--《周礼·司尊彝》。司农注:“大,古之瓦尊。”
而祭大山之邑也。--《谷梁传·桓公元年》
然后会于大庙。--《礼记·祭统》。注:“始祖庙也。”
大,小大也。--《广韵》
奠高山大川。--《书·禹贡》
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,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。--《韩非子·二柄》
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?--《列子·汤问》
忽一人大呼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又如:一只大口袋;山上的大白楼;大浸(大水);大美(大功德,大功业);大蔡(大龟);大泉(大钱)
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;
大兄言办饭,大嫂言视马。--汉乐府《孤儿行》
诸葛恢大女适太尉庾亮儿。--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
又如:大妇(长子之妻);大宗(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“大宗”;余子为小宗)
重要,重大;
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愿牢定大计,莫用众人之议也!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大头脑(主脑;主旨);大八丈(大人物);大柄(大权);大趣(大旨;主要的旨趣)
德高望重的;
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王年小而位大。--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
利见大人。--《易·乾》
又如:大操(高尚的操守);大贤(才德超群的人)
超过一般;;
陶公少有大志,家酷贫。--《世说新语·贤缓》
学识渊博的;
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。--《孟子·尽心上》
规模大;;
胡人大入塞。--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
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又如:大手术;大反攻
性质严重
欺君不忠,母病不孝,不忠不孝,其罪莫大。--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
尊称对方的事物。敬语。如:大作;尊姓大名
用在时令、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。如:大白天;大清早;大喜的日子
大<副>
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,大肆;
约以连兵大举。--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此臣所课大患也。--宋·苏轼《教战守》
又如:大长志气;大吃一惊;大大增加;大办农业
很,太,非常
居简而行简,无乃大简乎?--《论语·雍也》
大谩,愿闻其要。--《庄子·天道》
告之以大古,教之以至顺。--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
少年大骇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门者答揖大喜奔出。--明·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
何竟日默默在此,大类女郎也。--明·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。又如:不大好;不大舒服;大肯(非常愿意)
经常--加“不大”则表示不经常。如:不大吃面;不大回家
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。如:大前天;大后天
大<名>
大人;-
刘道生日夕在事,大小殊快。--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
小大稽首。--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
大小
今年杀诸贼奴,当取金印如斗大。--《世说新语·尤悔》
方∶父亲。如: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
方∶指伯父或叔父。如:俺三大是个劳模
姓
大<动>
长大
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。--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
超过
亦无大大王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
前〈动〉
(本义:前进)
同本义;
前,进也。--《广雅》
然而驱之不前,却之不止。--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
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,乃前曰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罗敷前致词。--《乐府诗集·陌上桑》
听妇前致词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狼不敢前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驰而前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孔子下车而前。--《庄子》
又如:前却(进退);前迈(前行,前进);前旌(仪仗中前行的旗帜)
引导;
尸谡祝前。--《仪礼·特牲礼》。注:“犹导也。”
张若、謵朋前马。--《庄子·徐无鬼》
又如:前王(古代举行仪式时在前面引导帝王);前马(在马前引导或护卫)
进见(.)
允乞更一见,然后为诏。诏引前。--《魏书》
通“翦”。剪裁;
无前则徵多,徵多故富。--《韩非子·八经》
前〈名〉
前面,与“后”相对;正面;;
在前上处。--《诗·邶风·简兮》
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。--《周书·克殷》
近出前后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犬坐于前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恐前后受敌。
又如:前队(前锋);前途(前面;前边);前件(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;逻辑学用语。与“后件”对称。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“前件”,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“后件”);前行(前锋);前和(枪的前额);前轨(犹前辙);前军(先头部队)
与“后”相对,时间在先;;
我未之前闻也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。注:“犹故也。”
前事之不忘,后事之师也。--《史记·秦始皇纪赞》
前知其如此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前时之闻。--宋·王安石《伤仲永》
前人之述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说前代事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又如:前倨后恭(先傲慢,后谦恭);前光(先人的光辉);前番(前一次;上一次);前埭(上次);前限(前次的限期);前半三世(前半生);前家(前妻);前家儿(前妻之子);前星(指太子);前行(旧时美称吏员);前绪(前人的功业)
预先;事前;
可以前知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。注:“亦先也。”
至于怨诽之多,则固前知其如此也。--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又如:日前;生前;午前;前知(预知;有预见;事先知道);前算(事前筹划);前虑(事前的谋虑);前觉(犹先觉)
目前
事效见前。--《汉书·严助传》。注:“前,目前也。”
通“箭”。箭竹-
有竹前檀柘之壤。--《管子·山国轨》
前〈形〉
从前的;。如:前部长;前主任
未来的。如:前景;前程;前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