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<名>
(象形。据甲骨文和小篆,中间像心;外面像心的包络。本义:心脏)
同本义
心,人心也。在身之中,象形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在肺之下,膈膜之上,着脊第五椎。形如莲蕊,上有四系,以通四脏。心外有赤黄裹脂,谓之心包络。
其祀中霤,祭先心。--《吕氏春秋》
顺我,即先刺心;否则,四肢解尽,心犹不死。--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又如:心腹之病(致命之祸;隐患);心上刃(“忍”字的拆写);心肝肐蒂(心肝宝贝);心气(中医指心脏的功能);心系(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);心脾(心脏与脾脏)
内心;
日月阳止,女心伤止。--《诗·小雅·杕杜》
又如:心悦情服(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);心香(敬事鬼神,心笃意诚,同于焚香);心苗(心意;心愿)
心中。心里;。如:心喻口,口喻心(自己反复思量、揣度);心肝道儿(心思。亦指财欲);心甜的(心爱);心丧(心里悼念)
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,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
心之官则思。--《孟子》
又如:心猿智慧(喻头脑机敏灵活);心拙口夯(心笨口笨);心坌(愚笨);心知(心智)
思想
他人有心,予忖度之。--《诗·小雅·巧言》
心忧炭贱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汝心之固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心乐之。--唐·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
用心专。--清·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又如:心量(志气;抱负);心体(指思想);心识(意识);心想(思想;感情);心裁(指思想,主意);心用(思想行为)
精神。如:心神惝恍(神志不清,迷迷糊糊);心神仿佛(心神恍惚不安);心猿(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);心体(精神与肉体)
心绪;心情。如:心猿难系(喻人心思散乱,难于把握);心荒撩乱(心荒意乱);心惊骨软(神态惶恐);心持两端(分心,心绪不集中)
思虑;谋划。如:心重(思虑太多);心趄(变心;不遵守诺言);心模(揣测;估量)
中心,中央
东船西舫悄无言,唯见江心秋月白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又
当心画
波心荡。--宋·姜夔《扬州慢》
又如:心号(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);心经(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》的简称。以其概括了《般若经》的核心,故称);心子;心脏;江心
乐<动>
喜悦;愉快;;
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。--《论语·学而》
并怡然自乐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游人去而禽鸟乐也。--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君游海而乐之,奈臣有图国者何?--《韩非子·十过》
似与游者相乐。--唐·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
熙熙而乐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又如:快乐(感到幸福或满意);乐嬉嬉(喜悦貌);乐悦(欢喜);乐笑(欢笑);乐胥(喜乐);乐哈哈(形容喜笑的样子);乐好(爱好);乐志(愉悦心志)乐心(心里快乐);乐利(快乐与利益);乐易(和乐平易);乐郊(乐土);乐处(快乐的所在)
安乐
逝将去女,适彼乐土。--《诗·魏风·硕鼠》
又如:乐欣(安乐欢欣);乐佚(悠闲安乐);乐安(安乐);乐郊(乐土。安乐幸福的地方);乐居(安乐的住所);乐国(安乐的地方)
乐于;安于;;
英雄乐业。--《资治通鉴》
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。--洪亮吉《治平篇》
亦乐生焉。--明·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又
先生乐游。
又如:乐助(乐意助成);乐用(乐于用命);乐士(喜爱贤士);乐育(乐于教育、培养人才);乐业(乐于本业);乐愿(乐意,情愿);乐成(乐于成全)
感到快乐,享受
不知太守乐其乐也。(第一个“乐”。)--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笑。如:乐得合不上嘴;乐眼(犹笑眼);乐哈哈(形容喜笑的样子)
乐<名>
旧指“声色”。即歌舞和女色
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。--《国语》
乐趣;;
此乐何极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山水之乐。--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又
乐亦无穷也。
宴酣之乐
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