纯<名>
(形声。从糸,屯声。从“糸”,表示与线丝有关。本义:蚕丝)
同本义
纯,丝也。--《说文》
纯衣。--《仪礼·士冠礼》
被我纯缋。--《法言·孝至》
又如:纯衣(古时士的祭服,以丝为之)
同一颜色的丝织品
一色成体谓之醇,白黑杂合谓之驳。--《汉书·梅福传》。王先谦补注:官本“醇”作“纯”,是
纯<形>
纯正,纯粹;
侍中侍郎郭攸之、费瑋、董允等,此皆忠臣措志虑忠纯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不设色之画,其感人也,纯以形式及笔势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又如:纯固(品行纯粹坚定);纯素(纯粹而不杂;纯朴);纯德(纯粹的德行);纯儒(品行纯粹的儒者)
美;善;;
纯,文也。纯,好也。--《方言》十三
贵纯之道也。--《礼记·郊特牲》
又如:纯臣(忠心耿耿事奉君主的大臣);纯吏(忠纯爱民的官吏);纯渥(纯朴笃厚)
大
文王之德之纯。--《诗·周颂·维天之命》
又如:纯嘏(大福);纯国(大国);纯德(大德)
纯净,不含杂质;x。如:纯水
熟练。如:工夫不纯
专一-
帅旧德,而守终纯固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质朴
冠衣不纯素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又如:纯臣(忠纯笃实之臣);纯悫(纯朴诚实)
纯<副>
皆,都--表示范围。如:纯钢(全钢);纯美(纯真完美);纯仁(至仁);纯全(完全)
单,只。如:纯用
义<名>
(会意。从我,从羊。“我”是兵器,又表仪仗;“羊”表祭牲。本义:正义;合宜的道德、行为或道理)
同本义;;
义固不杀人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义不杀少。
生,亦我所欲也,义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--《孟子·告子上》
引喻失义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度义而后动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燕赵之君,始有远略,能守其土,义不赂秦。(义,坚持正义。)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又如:丈义(主持正义);义断恩绝(恩情道义断绝);义不容辞(道义上不容推辞)
情谊;
违情义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无情无义;忘恩负义;义义合合(团结和睦);义让(为顾及情谊而相让);义友(结义或聚义的友辈);义兄弟(结义的兄弟);义气(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)
意义;意思
见义远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又如:词义
理。如:义以成命(国家的法令,必以义理为依据,方能施行);义薄云天(义理高厚,直达云天。形容道义极为隆盛)
姓
义<形>
名义上的;;
隐士赵逸,来至京师,汝南王拜为义父。--《洛阳伽蓝记》
又如:义子(非亲生之子,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);义父(经拜认为父。非亲生之父,即干爹,假父)
与志愿者有关的;由志愿者组成的。如:义状(起义的状子);义军;义从(志愿的随从)
善;美
宣昭义问。--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
又如:义问(善声;美好的声誉);义荣(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);义心(常存节义的心境)
用于施舍、救济的;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。如:义庄(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,作为族产,以供祭祀办学、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);义田(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)
假的。如:义杖;义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