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〈动〉
(形声。从心,旡声。本义:亲爱;喜爱)
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
惠,爱也。--《尔雅》
爱施者,仁之端也。--《说苑·说丛》
君子自爱,仁之至也。--《法言》
爱亲者不敢恶于人。--《孝经》。沈宏曰:“亲至结心为爱。”
爱共叔段,欲立之。--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--杜牧《山行》
父母之爱子也,则为之计深远。--《战国策》
公夫人甚爱女。--明·崔铣《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
爱其子,择师而教之。--唐·韩愈《师说》
非疏骨肉爱过客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。
又如:爱幸(喜爱宠幸);爱乐(喜爱);爱敬(亲爱恭敬;喜爱敬重);爱劳动;爱祖国;爱人民
男女间有情
结发为夫妻,恩爱两不疑。--《古诗四首》之三,见《文选》卷二十九
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。
又如:爱色(喜欢女色)
喜好;
爱听古人节义事。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晋陶渊明独爱菊。--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秦爱纷奢,人亦念其家。--杜牧《阿房宫赋》。
又如:爱玩(爱好玩赏。后用以指爱好的玩物或对游玩的喜好)
爱护
吴广素爱人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好自将爱,一年便健。--《三国志·方伎传》。
又如:爱人以德(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帮助他人);爱物(爱护万物)
常常发生某种行为,容易发生某种变化;。如:爱发脾气;爱下雨
爱惜,珍惜;
爱莫助之。--《礼记·表记》。注:“犹惜也。”
千金之子,不死于盗贼,何哉?其身之可爱,而盗贼不足以死也。--苏轼《留侯论》
尔爱其羊,我爱其礼。--《论语·八佾》
不爱死,义也。--柳宗元《驳复仇议》
国事至此,予不得爱身。--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
又如:爱身(爱惜生命,贪生怕死)
舍不得;吝惜
齐国虽褊小,吾何爱一牛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又
百姓皆以王为爱也。
是故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。--《老子》四十四章
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。
又如:爱吝(爱惜,吝啬)
贪
文臣不爱钱,武臣不惜死,天下平矣。--《宋史·岳飞传》
友爱
兄爱弟敬。--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
怜悯、怜恤、同情
若爱重伤,则如勿伤;爱其二毛,则如服焉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
爱<名>
惠;仁爱;
古之遗爱也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
爱多者则法不立,威寡者则下侵上。--《韩非子》。
又如:爱惠(仁慈恩惠)
尊称对方的女儿为“令爱”
姓
云<名>
(象形。《说文》:古文字形。象云回转形。“雲”为会意字,从雨,从云。本义:云彩。这个意义后作“雲”)
同本义
大气中的水蒸气,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,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,叫做云
雲,山川气也。--《说文》
地气上为云。--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
有其状若悬於而赤,其名曰云。--《吕氏春秋·明理》
云集响应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云归而岩穴瞑。--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又如:云瞑(古乐器名);云根(山石。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,故称);云?(传说中的云车);云狐(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纹的皮衣料);云轮(云车的轮子);云板(佛教道场上用的一种敲击乐器);云彻(像扫除残云那样干净彻底);云护(画在人物周围环护的云彩);云鸿(云中鸿雁,即鸿雁传书。后用指书信);云霾(行云和阴霾);云端里看厮杀(袖手旁观;瞧热闹);云山(云雾缭绕的山);云消雨散(指一切事物都如云雨一样消散不见);云淡风轻;云开见日(比喻清除蒙蔽,重见光明);云情雨意(指男女欢会之情意);云翻雨覆(比喻反复不定)
比喻轻柔舒卷如云之物
云衫玉带好威仪,三洞真人入奏时。--唐·曹唐《小游仙诗》
又如:云髻(女子的发髻);云鬟(形容女女的头发卷曲如云);云衫(轻而薄的衣衫)
悬浮在周围空气或一种气体中的物质的细微质点,通常是看得见的集合物。如: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
造成损害、毁损、受到怀疑或有争议的某事物。如:在这桩交易上疑云未散
借指高空;
灵皇皇兮既降,猋远举兮云中。--《楚辞·九歌·云中君》
又如:云中(云霄之中,高耸入云的山上);云枝(高耸入云的树枝);云杪(云霄,高空);云扃(高山上的屋门。借指高山上的房屋)
指环绕某种物体的一种假定介质。如:电子云
云南省的简称
姓
云<形>
比喻盛多;
齐子归止,其从如云。--《诗·齐风·敝笱》
威武纷云。--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。颜师古云:“纷云,盛貌。”
又如:云从(比喻随从众多);云会(如云聚集,比喻众多);云涛(形容云起盛多如波涛汹涌)
比喻高
黄帝得之,以登云天。--《庄子·大宗师》
又如:云天(高天。云,极言其高);云步石梯(登向高处的石阶);云房(古时称隐士或僧道的住所)
比喻疏远。如:云仍(泛指远孙);云孙(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);云壤(指天地;比喻相距很远)
比喻飘泊不定。如:云客(云游江湖的术士);云水全真(游方道士);云心(闲散的心);云水(指远行脚僧或游方道士);云水道人(指游方道士)
云<动>
说;
我旧云刻子。--《书·微子》。马注:“云,言也。”
伊谁云从?--《诗·小雅·何人斯》
大旱之日短而云灾。--《公羊传·文公二年》
谁云救之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自云先世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此中人语云。
云欲自修改。--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孔子云。--唐·刘禹锡《陋室铭》
又如:人云亦云;不知所云;诗云
有
其云益乎?--《荀子·法行》
为,是
虽云匹夫,霸王可也。--《后汉书》
旋;
洽比其邻,昏姻孔云。--《诗·小雅·正月》
云<助>
无实在意义
当以训汝子孙,使知前辈之风俗云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宋将军云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尝贻余核舟一,盖大苏泛赤壁云。--明·魏学《核舟记》
谓之天门云。--清·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请命西后云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云<代>
如此;这样;
民人俗语曰“即不为河伯娶妇,水平漂没,溺其人民”云。--褚少孙《西门豹治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