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〈动〉
传递;传送;
速于置郵而传命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
传以示美人及左右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又如:传家(传于后代子弟);传衣(继承衣钵);传首(传送首级);传运(传递运输);传演(传递演变)
传授;
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--韩愈《师说》
又如:传度(传授);传派(传授的流派);传旨(传授意旨);传书(传授书籍)
让位;传代
不传于贤而传于子。--《孟子》
又如:传位(传授帝王权位);传政(传授政权)
留传
功如丘山,名传后时。--《盐铁论·非鞅》
此世所以不传也。--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居第当传子孙。--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又如:传世(后传到后世);传灯(传留佛法);传祚(流传后世);家传秘方
充分或确切地表明;表达x
传神写照。--《世说新语·巧艺》
又如:传真(画肖像)
召,叫来。发出命令叫人来
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。--《红楼梦》
又如:传嘴(传话);传会(传呼);传答(传达);传证人
传<名>
驿站所备的车-;
晋侯以传召伯宗。--《左传·成公五年》
周公旦从鲁闻之,发急传而问之。(急传:特快的驿车)--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
非传非遽(驿马),载奇皮革,罪死不赦。--《韩非子·爱臣》
驿站;驿舍
昔者赵氏袭卫,车舍人不休传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五》
发人修道,缮理亭传。--《后汉书·陈忠传》
又如:传车(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);传吏(驿舍的官吏);传马(驿站所用的马);传乘(驿站的车马);传宰(管理驿站的小官)
符信
凡所达货贿者,则以节传出之。--《周礼》
诈刻传出关归家。--《汉书·宁成传》
传记
吾已作传。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善传游侠。--孙文《<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>序》
又
为五百人立传。
又如:自传;外传;别传;传状(传记行状);传叙(人物传记);传诔(传记和诔文)
指以描述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。如:《水浒传》;《儿女英雄传》
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
六艺经传。--唐·韩愈《师说》
又如:传注(解释经籍的文字);传诂(解释经籍的文字);传疏(诠释经义的文字);传笺(谓《诗经》的注解)
传<动>
作传;记载
汉史既传其事,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。--唐·韩愈《送杨少尹序》
又如:前半部传的是傅仪
民<名>
(指事。从古文之象。古文从母,取蕃育意。古代指黎民百姓,平民。与君、官对称)
同本义
民,众萌也。从古文之象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古文从母。取蕃育也,上下众多意,指事。
民,氓也。--《广雅》。按,土著者曰民,外来者曰氓。
古者有四民,有士民,有商民,有农民,有工民。--《谷梁传·成公元年》
夫民神之主也。--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
无子曰兆民。诸侯曰万民。--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
黎民阻饥。--《书·舜典》
民不适有居。--《书·盘庚上》
哀我征夫,独为匪民。--《诗·小雅·何草不黄》
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。--《论语·泰伯》
吾入关,秋毫不敢有所近,籍吏民,封府库,而待将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--《孟子·尽心下》
又如:民夫(被官府征召服劳役的百姓);民户(民家);民居(百姓居住之所);民服(平民的衣服);民宅(民房);民望(民众的希望、心愿;在民众中的声望);民牧(民众的治理者。后指地方的长官);民情(民众的心情、意愿);民役(民众所承担的劳役);民利(民众的利益);民命(民众的意旨;民众的生命;人命);民和(民众和睦团结);汉民;回民;藏民;民壮(清朝州、县官的卫兵。即三班中的壮班);渔民;农民;牧民;民膏(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);民经(人民的规范);民熙物阜(人民安乐,物产富饶。形容升平景象);民害(人民的祸害);民力(人民的财力和劳力);民脂(比喻人民的劳动果实);民财(人民的财物);民纪(人民行为的准则);民祗(人民所敬畏者)
泛指人;;;
民受无地之中以生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
食者,民之本也。--《淮南子》
石斧之民。--〔英〕赫胥黎著、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又如:民性(人的天赋本性);民灵(人和神);民智(人的聪明才智)
民<形>
民间的;
轻徭薄赋,以宽民力。--方勺《方腊起义》
又如:民谣(民间流传的歌谣);民营(民间经营);民语(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);民狱(民间诉讼案件);民社(民间祭祀土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