钧<名>
(形声。从金,匀声。本义:古代重量单位。三十斤为一钧)
同本义(30)
钧,三十斤也。--《说文》
入钧金。--《周礼·大司寇》
钧衡石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颜高之弓六钧。--《左传·定公八年》
吾力足以举百钧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又如:钧衡(钧和衡都是量物的工具,因借为评量人才之意);千钧一发;雷霆万钧;钧石(钧和石。四钧为石);钧金(三十斤铜);钧分(一钧半,合四十五斤)
制陶器所用的转轮'
独化于陶钧之上。--《史记·邹阳传》。索隐:“范也。”
陶家名模下圆转者为钧。--《汉书》注
大钧播物。--《汉书·贾谊传》
钧旋毂转。--《淮南子·原道》
又如:钧甄(钧和甄。都是制陶用的转轮)
调节乐音的标准。如:钧容直(钧容班。宋代宫廷仪仗中的乐队);钧天广乐(钧天。神话传说中指天上的音乐)
喻国政。如:钧枢(执掌国政的人)
乐调。如:钧球(乐调和谐的玉磬)
钧<形>
你的,你们的,或与你、你们有关的--旧时的敬词,对尊长或上级用。如:钧座(书函公文中对行政尊长的敬称。也称“钧席”);钧眷(尊称别人的眷属);钧旨(尊称上司的命令);钧鉴(敬称。明察;详察)
通“均”。相同;相等;均衡;均匀;;;;
其罪惟钧。--《书·吕刑》
敦弓既坚,四鍭既钧。--《诗·大雅·行苇》
钧是人也。--《孟子·告子上》
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,而休乎天钧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
善均从众。--《左传·成公六年》
钧则曰左右均。--《礼记·投壶》注:“等也。”
夫名异则实殊,质同则称钧。--《论衡·实知》
又如:钧平(均等,相等);钧等(均等);钧德(功德相同);钧谐(均衡和谐)
马色纯一。如:钧驷(毛色纯一的驷马)
定<形>
(会意。从宀,从正。“正”亦兼表字音。本义:安定;安稳)
同本义,与“乱”或“动”相对;
定,安也。--《说文》
靡所定处。--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
岂敢定居,一月三捷。--《诗·小雅·采薇》
昏定而晨省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以待阴阳之所定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天下属安定,何故反乎?--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
痛定思痛,痛何如哉!--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如其克谐,天下可定也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定迭(定叠。安定,太平);定害(定搅,定虐。扰乱,扰害);定帖(稳定;安定);定昏(请晚安)
镇静;宁静
磬罢僧初定,山空月又生。--李中《碧云集》
又如:心神不定;入定(佛教徒闭眼静坐,控制身心各种活动);镇定(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乱)
固定x
我戎未定。--《诗·小雅·采薇》
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采草药》
山高风钜,雾气去来无定。--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又如:定数(迷信者认为人生祸福都是命里注定,称为定数);定止(固定的处所);定式(固定的样式);定所(固定的住所、居处)
定<动>
使安定
以定王国。--《诗·小雅·六月》
定身以行事。--《国语·晋语二》
秦岁定。--《国语·晋语三》
吾定而禄爵。--《国语·晋语九》
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。--《吕氏春秋·孝行》
又如:定国(安定国家)
平定
行略定秦地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又
灭秦定天下者,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。
天下已定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--南宋·陆游《示儿》
又如:定乱(平定祸乱)
奠定
臣观自古帝受定鼎,皆欲传之万代。--魏征《十渐不克终疏》
高祖以圣武定鼎。--颜延之《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
又如:定鼎(奠定国都;建立王朝);定功(建立功业);定业(奠定国家大业);定霸(奠定霸业)
决定
始欲作“推”字,又欲作“敲”字,炼之未定。--宋·胡仔《苔溪渔隐丛话》
凡如是十许字,始定为“绿”。--宋·洪迈《容斋续笔》
又如:定方针;定法(决定法则);定见(作决定);定谋(决定谋略)
确定
要之,死日然后是非乃定。--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割地定制。--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
又如:一言为定;约定俗成;定名;定分(确定名分);定在(固定住处);定归(确定,定准)
规定
以闰月定四时成岁。--《尚书》
又如:定科(明确规定的法令条例);定令(制定法令);定法(制定法令、法规、办法等);定例(制定条例);定拟(起草制定)
约定签定,缔结
王当歃血而定从,次者吾君,次者遂。--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又如:定婚(订立婚约)
止;停止
乱靡有定。--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
反而定三革。--《荀子·儒效》
俄顷风定云墨色,秋天漠漠向昏黑。--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判定,断定
若定是非以教吾子。--唐·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
定<副>
一定
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。--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
又如:定不得(没准头;说不定)
到底;究竟;
卿云“艾艾”,定是几“艾”。--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
又如:定归(确定,定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