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<动>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日在草中,从月。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。本义:早晨)
早晨省亲,子、媳向父母、公婆请安.
晨见曰朝…子于父母、妇于舅姑皆是。--《说文解字注笺》
昧爽而朝。(昧爽:黎明。朝:省视父母)--《礼记·内则》
邦君诸侯,莫肯朝夕。(夕:指晚上省视帝王)--《诗·小雅·雨无止》
朝见,封建时代臣见君(,,.)
盛服将朝,尚早,坐而假寐。--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
相如每朝时,常称病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燕、赵、韩、魏闻之,皆朝于齐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使…朝见
欲辟土地,朝秦楚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武丁朝诸侯有天下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
又如:朝冠(百官上朝时戴的帽子);朝参(上朝参谒);朝天(拜见天子、天帝)
宗教徒参拜。如:朝贺;朝圣;朝山(到名山宝刹进香礼佛)
泛指拜见
常先朝陵夫人上食,然后敢归家。--《史记·张丞相列传》
会聚;召
耆老皆朝于庠。--《礼记·王制》
朝<名>
朝廷。古时亦称:朝堂,朝宁,朝冶,朝苑,朝省,朝家
赐带剑履上殿,入朝不趋。(趋:快步走。)--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
易之以百金,献诸朝。--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千里马篇》
又如:朝国(朝廷,国家);朝典(朝廷的典章礼制);朝使(朝廷派出的使者)
朝代,指同一姓帝王连续继承王位的时代
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--杜牧《江南春杂句》
又如:唐朝;清朝
某一个帝王的统治时期'
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。(两朝:刘备和刘禅统治时期。)--杜甫《蜀相》
当是时,本朝定鼎改元二年矣。--清·邵长蘅《阎典史传》
又如:三朝元老;一朝天子一朝臣
政府。如:朝官;朝奉(原为宋代官名,后通称富翁、土豪或管事的)
朝政,国家大事。如:不听朝;朝柄(朝政的权柄)
朝班,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。又称:朝列,朝次,朝序,朝伦;朝部;朝著
朝<介>
表示动作针对的方向;
银烛朝天紫陌长,禁城春色晓苍苍。--唐·贾至《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》
又如:朝前看;大门朝东开;应该朝好的方面想
朝<名>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下为“莽”字,中间为“日”,“月”。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,月亮还未落,是早晨。本义:指日出到早餐时,泛指早晨)
同本义
朝,旦也。--《说文》
朝,早也。--《尔雅·释诂》
自朝至于日中。--《书·无逸》
周人祭日以朝及誾。--《礼记·祭义》。注:“朝,日出时也。”
温恭朝夕,执事有恪。--《诗·商颂·那》
有时朝发白帝,暮到江陵。--《水经注·江水》
朝露待日晞。--《乐府诗集·长歌行》
朝雨浥轻尘。--唐·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
朝歌夜弦。(弦:弹琴。)--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又如:朝雉徒歌(像早晨的山鸡一样鸣叫高歌);朝趁暮食(形容穷苦,早上挣到钱,晚上才得吃);朝上;朝夕乌(同“朝夕鸟”。朝去暮归的乌鸦);朝夕相处(彼此天天在一起);朝日(早晨初升的太阳);朝旦;朝不及夕(极言处境危急);朝升暮合(谓零碎地籴米。形容生活艰难,勉强度日);朝成暮遍(早晨刚写成,晚上就到处流传。形容文章流传迅速);朝成暮毁(形容翻新之速);朝夷暮跖(早被誉为伯夷,晚被贬作盗跖。形容时论毁誉多变);朝欢暮乐(终日欢乐;日夜寻欢作乐);朝市(早市)
早餐。如:朝舗(早晨餐食)
指短时间。如:朝旦;朝昔;朝昼
日;天
虽与之天下,不能一朝居也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三战之所亡,一朝而复之。--《史记·鲁仲连邹阳列传》
又如:今朝;明朝
姓
礼<动>
(会意。从示,从豊。“豊”是行礼之器,在字中也兼表字音。本义:举行仪礼,祭神求福)
同本义
禮,履也。所以事神致福也。--《说文》
脩五礼。--《虞书》。马注:“吉、凶、军、兵、嘉也。”
脩六礼以节民性。六礼:冠、昏、丧、祭、乡、相见。--《礼记·王制》
夫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
冠、婚、朝、聘、丧、祭、宾主、乡饮酒、军旅此之谓九礼。--《大戴礼记·本命》
邀见讲钧礼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设九宾礼于廷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又如:礼神(祭神);礼祠(以礼祭祀);礼诵(礼佛诵经);礼佛(顶礼于佛;拜佛)
表示敬意;尊敬
色愈恭,礼愈至,不敢出一言以复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又如:礼交(以礼相交接);礼待(以礼相待);礼陈(以礼陈说);礼新(礼待新来者)
礼拜,顶礼膜拜
暗与山僧别,低头礼白云。--李白《秋浦歌》
又如:礼揖(行礼作揖)
礼遇;厚待
礼天下之奇才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信而礼之。--明·顾炎武《复庵记》
敬贤礼士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礼任(礼遇信任);礼异(特殊礼遇);礼案(掌管官妓乐籍的部门;亦作“乐案”。官妓乐籍档案)
礼<名>
礼节
礼节甚倨。(傲慢。)--《史记》
又如:军礼(军人的礼节);回礼(回答别人的敬礼);礼闱(指会试。因由礼部主持,故称);礼宪(礼仪和法令);礼检(指合乎礼仪的品行);礼职(指有关礼仪之职务);礼门(谓君子循行的礼仪之道);礼度(犹礼法。礼仪法度)
礼法;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,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、传统习惯
导之以德,齐之以礼。--《论语·为政》
又如:礼防(指礼法。谓礼之禁乱,犹防之止水);礼典(礼法);礼宗(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);礼则(礼法,礼制)
礼仪
卒廷见相如,毕礼而归之。--《史记》
又如:丧礼;礼记(书名。西汉戴圣编,内容为先秦各家有关礼仪的论著);礼体(礼仪,体统);礼上(官员上任交替);礼装(礼衣;礼服)
礼物
及受礼,唯酒一斗、鹿肉一柈。--《晋书·陆纳传》
又如:财礼(彩礼。定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);礼券(用以代礼物之券)
礼貌;;
则是无礼。--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
轻而无礼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又
无礼则脱。
秦则无礼。
礼文;礼书
儒以诗礼发冢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礼者,礼经也。--《礼记》注
又如:礼志(言礼之书);礼书(古代记礼法之书);礼传(指礼书);礼经(古代讲礼节的经典);礼学(礼经;礼书之家)
通“体”。身体
采葑采菲,无以下礼。--《韩诗外传·卷九》
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