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<副>
交互;互相;
故曰教学相长也。--《礼记·学记》
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--《老子·小国寡民》
生当复来归,死当长相思。--汉·苏武《留别妻》
当国者相见。--宋·文天祥《<指南录>后序》
与北骑相出没。
袁人相聚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父子相保。--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
鸡犬相闻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更相庆。--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里人相庆
青山相对。--唐·李白《望天门山》
水石相搏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两相思,两不知。--南朝宋·鲍照《代春日行》
又如:相叙契阔(互相诉说分别后的情思);相思锦色(红豆又称相思豆。即红豆色)
共同;
鲁孟孙、叔孙、季孙相勠力劫昭公--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
又如:上下相安
递相;先后;
死者相藉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相传以为雁荡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络绎相属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又如:父子相传;相寻(连续;不断);相及(犹相继)
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
表自称
便可白公姥,及时相遣归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表对称
吾已失恩义,会不相从许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亲友如相问。--唐·王昌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
表他称
狼不敢前,眈眈相向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杂然相许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相委而去。--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莫相知。(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。)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则噪而相逐。(相逐,追逐他。相,特指代词,单指毛一鹭。)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又如:相唤(招呼);相牵(牵来;捆绑);相招(招来;引来)
相<动>
相差
三王五霸,其所道不过爵禄,而功相万者,其所道明也。--《商君书·错法》
又如:相万(相差万倍。极言相差之大);相绝(相差极大);相远(相异;差距大)
亲自观看。如:相媳妇(男家派亲人去女家相看女方);相机(察看当时情况,寻找有利时机)
五<形>
(五,会意。从二,从乂。“二”代表天地,“乂”表示互相交错。本义:交午,纵横交错)同本义
五,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。--《说文》
葛屦五两。--《诗·齐风·南山》
羔羊之皮,素丝五紽。--《诗·召南·羔羊》
五<数>
四加一的和
五,数也。--《广韵》
五载一巡守。--《书·舜典》
塞其五山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五战于秦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起则五六揖。--明·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
监五室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又如:五路总口(通往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中五路的交叉口);五车腹笥(腹中装有五车书,比喻知识丰富,学问渊博);五方旗帜(按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中五个方位,插上青、黄、赤、白、黑五色旗);五伯(春秋时先后称霸的齐桓公、晋文公、楚庄王、吴王阖闾、越王勾践。另一说指齐桓公、宋襄公、晋文公、秦穆公、楚庄王);五虫(鳞虫、羽虫、倮虫、毛虫、介虫的合称);五木(泛指古时的形具,如枷、镣、铐等);五浮(上等土壤);五细(指出身贱,年辈小,关系远,资历浅,地位低的五类人);五云(青、白、赤、黑、黄五种云色);五剽(白色粉状的中等土壤);五义(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)。又通“伍”
五,伍与五,音同义别,官府文书五作伍。--《正字通》
五<名>
古代军队编制单位,五人为伍
入行间之治连以五。--《商君书》
偶;相类;
妻与后子死者,五皆丧之三年。--《墨子》
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,表示音阶上的一级
五行
五,五行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水火木金土,相克相生,阴阳交午也。”
通“伍”。古军队编制,五人为伍;行列
行间之治,连以五,辨之以章,束之以令。--《商君书·画策》
孟贲过于河,先其五。--《吕氏春秋·必己》
指五帝。如:五三(五帝三王)
星名。二十八宿中的昴五'。如:五佐(谓佐天行德的五星);五括(星名);五纬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星)
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