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<数>
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。本义:数目。三加一所得)同本义
四,阴数也。四分之。--《说文》
阴数次三也。--《玉篇》
路下四亚之。--《仪礼·觐礼》。注:“谓乘马也。”
光被四表。--《书·尧典》
闰月定四时成岁。
良马四之--《诗·鄘风·干旄》
安得猛士兮守四方!--刘邦《大风歌》
又如:四垂(四边);四梢(城镇四方边缘地方);四隅头(四方街口,四处);四柱(指人出生的年、月、日、时);四不拗六(少数拗不过多数);四趁(相称,各处都合适);四门(四方之门);四鼓(四更);四知(天知、神知、我知、子知);四制(丧服有恩、理、节、权四制);四孟(四季的首月);四表(四方极偏远的地方);四坐(在座的众人);四合(四方围聚);四八(指四时八节);四大(佛家以地、水、火、风为四大。指人身;道家以道、天、地、人为四大);四天(四方的天空);四六风(初生婴儿疾病。即脐风);四失(学习上的四种过失);四印(旧指四种修养心身之道);四行(四种德行:仁、义、礼、智或孝、忠、信、悌,内容随文而异);四件(指供食用的家畜如猪、羊等的头、蹄、肝、肺)。也指序数第四
五行: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--《书·洪范》
四<名>
乐∶工尺谱中音名之一(工尺谱),6。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6”
大吕、大簇用四字。--《宋史·乐志十七》
古代一车四马称“驷”-
人臣处国无私朝,居军无私交…是故不得四从;不载奇兵--《韩非子》
一言而非,四马不能追,一言不急,四马不能及。--《说苑·谈丛》
九<数>
(指事。本义:数词。比八大一的基数)
同本义
古人造字以纪数,起于一,极于九,皆指事也。二三四为积画,余皆变化其体。--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
乾玄用九,乃见天则。--《易·文言》传
九者,阳之数,道之纲纪也。--《楚辞·九辨》序
天道以九制。--《管子·五行》
又如:九伯(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。也写作“九百”);小九九(珠算的乘法口诀;方言中比喻算计);九九(算法名。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;九的自乘数);九地(九种土地)
第九
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。如:九连
《周易》以阳爻为九
初九,潜龙勿用。--《易·乾》
泛指多数,数量大
九设攻城之机变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墨子九距之。
九令诸侯。--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宏兹九德。--唐·魏征《魏郑公文集·谏太宗十思疏》
又如:九译(言语不通,多次辗转翻译);九华(繁多而色彩缤纷);九盘(形容道路的弯弯曲曲);九采(各诸侯国;各种色彩)。又指极数,凡数之指其极者,皆可称之为九,不必泥于实数。如:九幽(极遥远幽深的地方);九曲肠(喻无限忧思);九幽(极深暗的地方);九幽狱(最深的地狱)
<形>通“久”。时间长()
黄軦生乎九猷。--《庄子·至乐》。《释文》:九宜为久;久,老也。猷,虫名也。芸
食醯黄軦生乎九猷。--《列子·天瑞》
九<名>
九月
七、八、九三个月
时令名。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“九”-。如:今日进九;数九寒天;九尽寒尽。如:九九(自冬至次日起数,每九天为一九,共历八十一日,称为九九)
古国名。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
<动>
通“鸠”。纠合,聚集
九杂天下之川。--《庄子·天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