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<名>
(会意。从衣,里声。本义:衣服的里层)
同本义
裏,衣内也。--《说文》。衣外曰表。
襦在裏也。--《谷梁传·宣公九年》注
不罹于裏。--《诗·小雅·小弁》
绿衣黄里。--《诗·邶风·绿衣》
又如:里衣(内衣,汗衫。指贴身的衣报);里外发烧(指里外都是毛皮缝制的衣服)
内,中。与外相反
裏急暴痛。--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
肉里之脉。--《素问·刺腰痛篇》
约定今夜放火,里应外合。--《三国演义》
又如:里向(靠里边的;里面);里势(里面);里勾外连(内外勾结);里头大叔(里头,指宫内。指慈禧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连英);里牵绵(指饮酒下肚时,好像腹内忽有厚绵暖着一样)
时候
妾身年少里,父母俱倾弃。--宋·佚名《张协状元》
附在“这”、“那”、“哪”等字后边表示地点;位置;处所“这”、“那”、“哪”
我这里凭阑望,母亲那里倚门悲。--郑德辉《玉粲登楼》
又如:这里,那里;哪里;省里;县里
里〈名〉
(会意。从土,从田。从“田”,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。本义:里弄;街巷)
同本义;
里,居也。--《说文》
里,邑也。--《尔雅》。李注:“居之邑也。”
里尻也。--《广雅》
在野曰庐,在邑曰里。--《汉书·食货志》
于蹶之里。--《诗·大雅·韩奕》
赋里以人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:“廛也。”
以里听者,禄之以里。--《吕氏春秋·怀宠》。注:“闾也。”
河洛为王之里。--左思《蜀都赋》。注:“居也。”
匪仁里其焉宅兮。--张衡《思玄赋》。注:“里宅皆居也。”
将仲子兮,无逾我里。--《诗·郑风·将仲子》
既行,及里门,门扃未发。--沈既济《任氏传》
又如:里门(乡里的门。古代聚族列里以居,里有里门);里闬(即里门,乡里);里闾(里门,乡里)
古代一种居民组织,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
八家为邻,三邻为朋,三朋为里。--《尚书大传》
古者七十二家为里。--《论语·譔考文》
一里八十户。--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五年》
百家为里。--《管子·度地》
广三百步、长三百步为一里。--《韩诗外传》
择其贤民,使为里君。--《管子·小匡》
又如:里长(主管一里的人。古时五里为邻,五邻为里);里尹(里长,里中的长官。即里正);里正图董(乡长、里长一类的人物);里吏(即里尹、里正、里胥)
乡里;家乡;故乡;
三老、官属、豪长者、里父老皆会。--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
黯耻为令,病归田里。--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
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。--陶潜《归园田居》
割慈忍爱,离邦去里。--江淹《别赋》
又如:里籍(籍贯);里豪(乡里中豪强的人);里妪(乡村妇女);里门(故里;故乡)
量词。长度单位,
于三十里。--《诗·小雅·六月》
又如:华里(市里的旧称);里数;里程;里堠(记里程的土堆)
通“理”。地理
通于沟渠,修堤防,树五谷,通于地里者也。--《说苑·臣术》
里〈动〉
居住
在壄曰庐,在邑曰里。--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
悠悠我里。--《诗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
军社之所里。--《周礼·夏官·量人》
里仁而美。--《论语·里仁》
又如:里布(古代的土地税。里,居也;布,钱也);里舍(私人住宅;同乡里人);里仁(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;与仁人为邻)
谓计算路程。如:里程碑(设于路边计算里数的标志)
通“理”。治理;;;
乃里西土之数。--《穆天子传》
里<形〉
通“悝”。忧伤;
悠悠我里,亦孔之痗。--《诗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
里〈语尾助词〉
同“哩”
正旦云梅香,你看奶奶做什么里?梅香云奶奶看经哩。--元·关汉卿《金线池》
风<名>
(形声。从虫,凡声。“风动虫生”故字从“虫”。本义: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;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)
同本义
風,八风也。东方曰明庶风,东南曰清明风,南方曰景风,西南曰凉风,西方曰闾阖风,西北曰不周风,北方曰广莫风,东北曰融风。风动虫生,故虫八日而化。--《说文》
立春条风。--《易·通卦验》
东北条风。--《广雅·释天》
距日冬至四十五日,条风至。--《淮南子·天文》
条风居东北维,主出万物条之。言条治万物而出之。--《史记·律书》
今日不鳳(風)?--《殷虚文字甲编》
见事风生,无所回避。--《汉书·赵尹韩张两王传》
大风起兮云飞扬。--刘邦《大风歌》
山雨欲来风满楼。--许浑《咸阳城东楼》
又如:狂风(猛烈的风);风信(风的大小及风向);风团(旋风。比喻飞快);风吹日炙(风吹日晒);风雹(刮风下雹);风潦(风灾和水灾);风霰(风雪)
风俗;风气;
今将移风易俗,其道诚难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奸党散落,风俗大改。--《汉书·赵尹韩张两王传》
故为之说,以俟观人风者得焉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移风易俗。--《荀子·乐论》
又如:风美(风俗淳美);风纯(风俗纯朴);风沦(风俗沦落败坏);风习(风俗习惯);风浮(风俗浮薄)
风范,气度,韵致
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。--汉·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又如:风局(风范,器宇);风表(风范仪表);风则(风范);风裁(风采,气度);风期(气度,襟怀);风节(气度情操)
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;。如:风神(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,气韵);风徽(文章的风格、气韵)
风声,消息;
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。--《二刻拍案惊奇》
又如:风警(风声很紧);风汛(风声;消息);风音(风声);风路(风声,线索);闻风而动
“诗经”六义之一。指《诗经》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,即《国风》中收集的民俗歌谣
风有采蘩采苹。--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
乐操土风,不忘旧也。--《左传·成公九年》
又如:风赋(指“诗”六义中的风和赋);风人屺岵(诗人的悲凉伤感)
男女间的情爱
他如今大了,渐知风月,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。--《红楼梦》
又如:风月(指男女间的情爱);风月常新(指情爱永久不断);风月子弟(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)
风纪,教化。如:风惠(教化恩泽);风驰(形容德化广布);风爱(风泽德化);风调(指教化清和);风略(风纪和方略);风政(教化政治)
威势,气势。如:风扫(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);风樯阵马(乘风之船,破阵之马。比喻气势雄厚)
六淫之一。颠狂病,也指颠狂。后作“病”。如:风眩(癫痫);风痴(疯癫痴呆)
姓
风<动>
刮风;起风
风则袭裘,雨则御盖。--宋·苏轼《教战守》
风雨晨昏,羁魂有伴,当不孤寂。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借风力吹干;散;。如:风干(由风吹干);风鸡(借风力吹干的鸡)
走逸
君处北海,寡人处南海,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。--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
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。--《北魏书》
嬉戏
众人忧得你苦,你却在这里风!快上山去!--《水浒全传》
风<形、副>
传说的,没有确实根据的。如:风谣(民歌,民谣);风言(流言,无根据的话)
放荡。如:风魔(放浪,轻狂;疯子);风流博浪(风流放荡)
通“疯”。癫狂;
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?--《玉泉子·真录》
你原来是个风和尚。--《西游记》
又如:风发(发疯);风病(精神病);风涎(患风疾的病根);风欠(疯狂);风风势势(举动不正常,易冲动)
<副>通“凡”。大凡,大概;
愿先生之言其风也。--《庄子·天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