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<名>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中间像水脉,两旁似流水。“水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从水的字,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,或表示水的流动,或水的性质状态。本义: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,无色无味且透明,形成河流、湖泊和海洋,分子式为2,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)
同本义
水,准也。--《说文》
水,准也。准,平也。天下莫平于水。--《释名》
积阴之寒气为水。--《淮南子·天文》
五行一曰水。--《书·洪范》
凡平原出水为大水。--《左传·桓公元年》
水曰清滌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刘豫州王室之胄,英才盖世,众士慕仰,若水之归海。--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水铫(烧水用的小型器具);水头儿(风波);水湿(水气;潮气);水蛊病(水臌病);水中丞(砚台旁边用来贮水磨墨的小水盂);水落归槽(比喻心里踏实安定);水喷桃花(比喻脸色好看);水镜先生(指三国时的司马徽,清明如水和镜);水陆杂陈(水陆毕陈。山珍海味一齐陈列出来);水廓(傍水之城廓);水涡(水中漩涡);水馆(临水的馆舍或驿站)
特指河流
在水之湄。--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
去来江口守空船,绕船月明江水寒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又如:水口(渡口);水汊(河的支流);水志(记载河道水系的书籍);水牒(指记述河道水系的文献);水谷(山间河沟);水尾(江河的末端);水老鼠(专在船上偷窃的贼);水事(关于江河水利的事宜);水禁(有关河川方面的禁令);水会(河流汇合处)
泛指一切水域
水府幽深,寡人暗昧,夫子不远千里,将有为乎?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刘备、周瑜水陆并进。--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水陆(佛教中的水陆道场);水泊(湖泽);水居(居住于水乡);水隍(水沟);水王(海的别称);水伯(传说中的水神;大河流);水宿(水上宿夜;水中住宿);水脉(水路,地下的伏流);水潦(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)
汁、液的通称。如:水礼(果饵等礼物);水果糖(掺用果汁制成的糖果);墨水;口水;泪水;药水;汽水
大水;水灾
故尧禹有九年之水,汤有七年之旱。--汉·晁错《论贵粟疏》
曰:天地有法乎?曰:水旱疾疫,即天地调剂之法也。--清·洪亮吉《治平篇》
又如:水备(防止水患的设施);水墉(防洪墙)
星名。如:水宿(星座名。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方列星七宿的总称)
官名'。如:水虞(古代官名。掌管川泽的政令);水官(掌管治水、征收鱼税的官)
货币中银的含量。银子的成色,转为货币兑换贴补金及汇费之称。如:贴水;扣水;汇水;水丝(成色低劣的银子)
五行之一,
五行: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--《书·洪范》
水生动植物。如:无力买田聊种水,近来湖面亦收租
旧指尼姑和娼妓的痛苦生活境遇。如:水局(旧指妓院娼家);水客(跑码头的商人,也指人贩子)
额外收入或附加费用。又“发水”就是“发财”x
指水军
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。--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水族。中国少数民族之一,居住在贵州省
姓
水<动>
泅水,游泳
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绝江河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又如:水式(指游水的技能);水行(谓游水);水事(指驾船、泅水之类的事情)
哄诱探询x。如:连水带拍,把他问的三心二意
用水测平
匠人建国,水地以县。--《周礼》
方∶不成功,败了
我这个月,水啦。--《伐木人传》
水<形>
方∶马虎的,不负责任的
这个办事的太水了!事情没办妥,还损坏了一辆车子。--《常用东北方言词浅释》
身〈名〉
(象形。象人之形。本义:身躯的总称)
同本义
身,躬也。象人之形。--《说文》。按,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。
必有寝礼,长一身有半。--《论语·乡党》
人自项以下,踵以上,总谓之身。颈以下,股以上,亦谓之身。--王述之《经义述闻》
人百其身。--《诗·秦风·黄鸟》
身也者,亲之枝也。--《礼记·哀公问》
身也者,父母之遗体也。--《礼记·祭义》
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身首离兮心不惩。--《楚辞·九歌·国殇》
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青白在人间。--明·于谦《石灰吟》
项伯亦拔剑起舞,常以身翼蔽沛公,庄不得击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又如:身边钱(随身带的钱);身品(身材);身伴(身旁);身边人(贴知伺候的奴婢,妾);身首分离(人的头和躯体分开。指被杀);身殃(谓身遭灾殃);身牖(身体的窗子,指耳朵);身无长物(比喻人的穷困)
物件的主体部分
枞,松叶柏身;桧,柏叶松身。--《尔雅·释木》
亥有二首六身。--《左传·襄公三十年》
又如:树身;河身
自己,自身;
免不可复得,而身为宋国笑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远者数世,近者及身。--清·黄宗羲《原君》
吾日三省吾身。--《论语·学而》
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?--唐·韩愈《原毁》
又如:身己(本身,指属于自己的事);身外(自己以外,自身之外);身愆(己身的过失)
生命,性命
国事至此,予不得爱身。--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又如:献身;奋不顾身;舍身救人
地位或身分
惟恐或后,竞以宗庙、社稷、身名、君宠,无不同于芋焉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又如:身名俱泰(物质生活优裕,名望亦崇高);身地(出身地位)
毕生,一辈子
行之乎仁义之途,游之乎《诗》《书》之源,无迷其途,无绝其源,终吾身而已矣。--唐·韩愈《答李翊书》
又如:身后萧条(死后景况凄凉,没有遗下产业、钱财或子女)
身〈副〉
亲身,亲自
禹之王天下也,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又如:身历(亲身经历)
身〈动〉
怀孕;
大任有身,生此文王。--《诗·大雅·大明》。大任:周文王之母
且以汝之有身也,更恐不胜悲,故惟日日呼酒买醉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又如:身已(妇人怀孕);身怀六甲(即怀孕);身瑞(身孕)
体验
尧、舜性之也;汤、武身之也;五霸,假之也。--《孟子》
担当
中有贤子自为家督,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。--明·李贽《战国论》
担任
自奉天入,琯身中军先锋。--《新唐书》
身〈量〉
用于衣服。如:一身衣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