恕<名>
(形声。从心,如声。本义:恕道,体谅)同本义-
恕,仁也。--《说文》
彊恕而行,求仁莫近焉。--《孟子》
以心度物曰恕。--《声类》
以己量人谓之恕。--《贾子道术》
恕,明也。--《墨子经上》
忠恕违道不远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。注:“恕,忖也。忖度其义于人。”
子贡问曰:“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?”子曰:“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--《论语·卫灵公》
又如:恕直(宽仁正直);恕心(仁爱之心);恕实(忠实,老实);恕道(宽仁之道)
恕<动>
饶恕,宽恕;
老臣病足,曾不能疾走,不得见久矣,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,故愿望见太后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故今具道所以,冀君实或见恕也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又如:恕谅(宽谅,原谅);恕免(饶恕;宽免);恕辞(开脱或原谅的言辞)
驯<形>
(形声。从马,川声。本义:马驯服)
同本义。亦指鸟兽驯服;
驯,马训也。--《说文》
养野鸟兽使服谓之训。--《一切经音义》引《说文》
驯,性行调顺也。--《字林》
乃驾驯駮之驷。--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
南越献驯象。--《汉书·武帝纪》
马先驯而后求良。--《淮南子》
江鱼不池活,野鸟难笼驯。--唐·韩愈《送惠师》
又如:驯兽(驯服之兽);驯雉(驯顺的雉);驯禽(驯养的禽鸟);驯鹿(驯养的鹿);驯乌(驯顺的乌鸦);驯象(驯养的象)
泛指顺服
能明驯德。--《史记·五帝纪》
驯至其道。--《易·坤》
驯行孝谨。--《史记·万石君传》
山人有二鹤,甚驯而善飞。--宋·苏轼《放鹤亭记》
又如:驯良;驯顺(驯服和顺);驯狎(驯顺可亲近);驯懦(驯服懦弱);驯警(驯顺而有警觉);驯粗(驯服而有野性)
熟悉
汉儿刍秣久,相驯通语言。--清·施闰章《新都戍》
又如:驯悉(熟悉)
善良
知恶政之不可久,则虽苛烦之法,自可调之使驯。--清·王夫之《宋论》
又如:驯谨(善良谨慎);驯行(善良的行为)
驯<动>
使驯服;使和顺;
龙驹之子,方乃驯驾,所以此国多出善马。--唐·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
又如:驯驾(训练驾车);驯兽(使兽驯顺)
解释x
又以先王之书,驯天明不解之道也知之。--《墨子》
驯<副>
逐渐地,循序渐进
学不陵节而施之曰驯。--《说苑》
又如:驯致(顺其自然而逐渐达到;顺应情致的自然发展);驯增(逐渐增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