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<名>
(指事。金文字形。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。“止”上加三个圆点,表三十年;止,到此为止。本义:三十年)
同本义
世,三十年为一世。--《说文》
如有王者,必世而后仁。--《论语·子路》
父子相继为世。一代(古礼规定,男子三十岁结婚生孩子,产生新一代)
父子相代为一世。--《字汇》
世室世世不毁也。--《公羊传·文公十三年》
世相朝也。--《周礼·大行人》
昔我先王世后稷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有蒋氏者,专其利三世矣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孙权据有江东,已历三世,国险而民附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又如:世功(累代的功绩);世世(代代);世治(世世代代地统治);世济(世代继承);世卿(指世代承袭的卿大夫);世职(父子相袭的官职);世爵(世代继承爵位);世谱(世系家谱);世将(世代为将);祖传世医
一生;一辈子;
负刍必以魏,殁世事秦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》。注:“身也。”
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,为天下也。--清·黄宗羲《原君》
又如:今生今世;尘世;来世;出世;入世;永世不忘
人世,世间;世界
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--唐·韩愈《马说》
虽才高于世,而无骄尚之情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。--明·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
又如:一世之雄;举世闻名;世故;世尊(佛祖。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);世涂(光天化日之下;亦常比喻处世的经历);世界路上(人世交际场中);世外桃源
时代;朝代;;
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又如:近世;治世;浊世;盛世;乱世;先世;世屯(时世艰难);世务(当世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)
岁;年
志国三世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世之有饥穰,天之行也。--《论积贮疏》
又如:世远事乖(年代久远,事情不顺)
地质年代的划分,短于一个纪而长于一个代的地质年代的分期。如:古新世
世俗
龙德而隐者也,不易乎世。--《易·乾》
后嗣;后人
卫瑞木叔者,子贡之世也。--《列子·杨朱》
又如:后世;官人以世(官人不以贤才而以父兄)
家世
陵不引决,忝世灭姓。--《汉书》
世族
以族论罪,以世举贵,虽欲无乱,得乎哉?--《荀子·君子》
又如:世家子弟(泛指世代做官人家的子弟);世家军籍(世代都是军人);世胄(贵族后裔;泛指门第高、世代做官的人家)
姓
世<形>
有世交关系,表示两家之间世代交往
世先生同在桑梓,一向有失亲近。--《儒林外史》
又如:世先生(对世交的尊称);世侄;世台(对世交晚辈的尊称);世伯(对父辈朋友中年长于己父者的称呼);世叔(对父辈朋友中年小于己父者的称呼);世翁(对世代有交谊的长辈的尊称)
指嫡长
父之兄弟先生为世父。--《尔雅》
世父言为嫡统继世也。故世子亦曰大子。--《释名》
卫世叔仪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
通“太”。大的
滀乎进我色也,与乎止我德也;厉乎其似世乎!--《庄子·大宗师》
又如:世利(大大有利于)
世<副>
既然,已经
小子世来你家,大姐不要说闲话。--元·马致远《青衫泪》
从来;终归
我将这角门儿世不曾牢拴。--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
永远;;
再休想那章台走马郎,度你到西方…,世脱下皮囊。--元·李寿卿《度翠柳》
重<形>
(字源见“重”)
重复,重叠;;
四阿重屋。--《考工记·匠人》。注:“复笮也。”
设重帘。--《周礼·掌次》
余将董道而不豫兮,固将重昏而终身。--屈原《涉江》
王无重世之德。--《史记·春申君传》
重金兼紫。--《后汉书·吕强传》
圜有九重,孰营度之?--《楚辞·天问》
又如:这两个例子重了;重句(重复的文句);重字(重复的字);重卦(重叠八卦);重席(重叠的垫席);重轩(双重栏杆)
双,成对
盖二以重。--《仪礼·少牢礼》
又如:重五(阴历五月初五日,即端阳节);重瞳(传说舜与项羽眼中有两个瞳仁)
多
重器备。--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。注:“犹多也。”
又如:重围(层层包围);重楼(道教称气管为重楼。认为气管有十二节,故又叫十二节重楼);重铠(多重的护身铁甲);重听(听觉不灵)
深(指距离)。如:重堂(内堂);重渊(深渊);重基(高山)
在家庭关系中,属于比一个特定的辈份大或小或疏远一些的辈份、亲属的。如:重孙;重庆(祖父母、父母都健在)
重<副>
再次,另一次,重新,又;
乃重修岳阳楼。--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新妇谓府吏:“勿复重纷纭。”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重,再也。--《广雅》
面谀以重陛下过。--《史记·李斯传》。索隐:“再也。”
又如:重逢;重科(重新判罪);重行(再次);重光(指日光再现)
重<量>
层
京口瓜洲一水间,钟山只隔数重山。--王安石《泊船瓜洲》
又如:兵围数重;一重束缚;重屋(两层的房屋)
种,件。如:这一重公案
重<动>
怀孕
人有重身。--《素问·奇病论》
又如:重身(怀孕);重马(怀孕的马)
<形>
(会意兼形声。金文字形,从东,从壬,东亦声。壬,挺立。东,囊袋。人站着背囊袋,很重。《说文》:“重,厚也。”徐锴:“壬者,人在土上,故为厚也。”本义:分量大,与“轻”相对)
同本义
重,厚也。从王,東声。王者安土不迁之意。--《说文》
引重致远。--《易·系辞》。虞注:“坤为重。”
权然后知轻重。--《孟子》
重币也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
重于九鼎。--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花重锦官城。--唐·杜甫《春夜喜雨》
又如:重器(象征国家政权的宝器);重绢(厚重的好绢);军令重于山;沉重(分量大;程度深);笨重(庞大沉重);过重(行李、信件等超过规定的重量);重负荷;重囚(指犯有重罪的囚犯);重孝(最重的丧服)
指音强()
宫谓之重。--《尔雅》。孙注:“宫音浊而迟,故曰重也。”
其声重厚,如君之德。--《汉书·律历志》
又如:重读;重音
大;
引重鼎不程其力。--《礼记·儒行》。注:“大鼎也。”
天下重物也,而不以害其生,又况于它物乎?--《吕氏春秋》
权重也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以求重价。--清·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
又如:重赀(数量很大的钱财);重科(重大的罪);重寄(重大的付托);重才(大才);重治(大治);重柄(大权);重星(大星);重德(大德)
庄重,慎重;;
存之欲其重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又如:重人(稳重谨慎的人);重迟(稳重,持重);重固(稳固);重誓(庄重的誓言);重毅(庄重坚毅);重诺(信守诺言);重始(慎重于事物、行为的开始);重详(慎重思考);重慎(慎重);重举(举动慎重)
重要;紧要
总兹戎重。--南朝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重于社稷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重于三十年前。--孙文《<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>序》犊
又如:重列(重要的位次,要职);重位(重要职位,高位);重路(重要的行政区域);重质(重要人质);重职(重要官职)
贵重;尊贵;;
珍器重宝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又如:重客(贵客);重敬(敬重);重礼(尊重礼仪);重直(犹高价);重货(指金银等贵重财物);重钜(昂贵)
浓厚;浓重;。如:重色(指深浓的颜色);重冰(指厚的冰层);重意(深情厚意);重碧(深绿色)
严肃;严明;
重罚不用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重以周。--唐·韩愈《原毁》
又如:重法(严酷的刑法);重辟(死刑)
严重;
杀人重囚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又
情稍重。
重浊。如:重气(呼吸困难急促;闷气);重滞(凝滞;阻塞);重迟(迟钝;迟缓;很不敏捷);重涩(迟钝)
重<名>
重量;
千钧之重,人不轻举。--汉·桓宽《盐铁论》
其耳三寸,其实一升,重一钧。--《周礼·考工记》
重四五十斤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又如:皮重;失重;体重;载重;荷重;净重;空重;承重;比重;举重;毛重
指辎重。军中载运粮食、器物的车子;
楚重至于邲。--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
又如:重车(古时的战车。装载衣食的车子);重载(古时谓装载辎重等货物)
权力,权势
然则人主无威,而重在左右矣。--《韩非子》
又如:重爵(崇高的爵位);重权(重大权力)
姓
重<动>
重视;尊重;
古者重冠礼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我所高重者。--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雅量》
益重之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雅重瑞名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又如:重文(重视文事);重民(古代重视农业,所以称农民为重民);重言(为人所推重的语言。重视言语);重身(重视身高);重调查研究;重生(珍重身体,爱惜生命);重年(敬重老年人)
加重;增加
是重吾不德也。--《汉书·文帝纪》
又如:重比(从严议罪,从重拟刑);重困(加重困苦);重使(加重役使);重怒(增添愤怒);重税(从重征税)
崇尚;推崇;。如:重气(崇尚气节);重学(尊尚学术)
通“动”(遤杮??焀)影响
且晋人蹙忧以重我。--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
候人不可重也。--《管子·侈靡》
重<副>
极;甚;十分
重寒则热。--《素问·阴阳应象》
特别
秦皇帝惜其善击筑,重赦之。--《史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