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<动>
(会意。从人,从贝。本义:恃,即依恃,凭仗)
同本义
负,恃也。从人守贝,有所恃也。--《说文》
秦贪,负其强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负势竞上,互相轩邈。--《艺文类聚·吴均·与朱元思书》
昔秦人负恃其众,贪于土地,逐我诸戎。--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
其异姓负彊而动者,汉已幸胜之矣。--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
守自负年德,易之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又如:负固(依仗地势险固);负固不悛(依凭险阻而不悔改);负宠(依仗宠爱);负学(依恃才学);负险(凭借险固的地形);负势(依仗权势)
是犹使蚊负山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通“背”。背负。以背驮物。引申为负担
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,一厝朔东,一厝雍南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负晋侯出诸厕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
又如:负羽(背负弓箭);负弩(身背弓矢);负鼓(背着鼓);负薪(背负薪柴);负戴(以背负物,以头顶物);负樵(背柴)
背倚,背靠着
有众逐虎,虎负隅,莫之敢撄。--《孟子·尽心下》
背负青天而莫之千阏者。--《庄子·逍遥游》
又如:负河(依傍黄河);负暄(冬天晒太阳取暖);负立(靠墙站立);负海(背靠大海);负席(背对席位)
抱持
徐衍负石入海。--邹阳《狱中上梁书》
又如:负羁手执马络头;负锡(手持禅杖);负托(抱恃)
抱有;具有
虚负凌云万丈志,一生襟袍未曾开。--崔珏《哭李商隐》
少年负志气。--唐·刘禹锡《学阮公体》
承担,担当
均之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又如:负责任;负输(装载运输);负舟(承载舟船);负任(担负重任);负官(身负官职)
背弃,违背
相如度秦王虽斋,决负约不偿城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田荣者,数负项梁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又
又恶负约。
又如:负诺(违背诺言);负义(背弃恩义);负心妄加(忘恩负义,反咬一口);负盟(背弃盟约);负违(违背,违反)
欠债;欠缺;缺少;;
仆少负不羁之才。--汉·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通家尚负责(债)数钜万。--《汉书·邓通传》
又如:负进(欠债);负券(负债字据);负偿(欠债)
失败
不知彼而知己,一胜一负。--《孙子·谋攻》
遇敌处战则必北。--《荀子·议兵》
以决胜负。--《资治通鉴》
胜负之数,存亡之理,当与秦相较,或未易量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又如:负败(失败;受挫折);负失(损失)
享有。如:负名(享有盛名);负誉(享有声誉);负携(抱负提携);负愧(抱愧);负奇(胸怀奇志)
蒙受
且负下未易居。--汉·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负屈无处诉,哀号动穹苍。--刘基《赠周宗道》
又如:负屈衔冤(受到冤屈);负讥(受到讥刺);负谤(蒙受责难);负霜(受霜;带霜);负忧(遭受忧患)
加。如:负装(装载);负衔(驾车);负驮(驮载东西);负轭(驾车);负乘(负载,乘坐)
辜负;对不起人
是犯乃死,重负国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客果有能也,吾负之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
吾上恐负朝廷,下恐愧吾师也。--清·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,故令人持璧归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又如:负国(对不起国家);负恩(忘恩;背恩);负负(对不起、对不起);负咎(抱愧)
通“赔”。赔偿;补偿
其不备,出者负之;其赢者,入之。--《睡虎地秦墓竹简》
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,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,因佯失而毁之,负其百金。--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
失掉。如:负职(失职);负声(失去文章的音节之美);负实(失实);负期(失期)
负<形>
小于零的。如:负数
得到电子的。如:负电;负极;负高压
见<动>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“目”,下面是“人”。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,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。本义:看见,看到)
同本义;
见,视也。--《说文》
未见君子。--《诗·周南·汝坟》
利见大人。--《易·乾》
见龙在田。--《易·乾》
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--《礼记·大学》
见而不见,闻而不闻。--《韩非子·主道》
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见两小儿辩斗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儿童相见不相识。--唐·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
虎见之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歧王宅里寻常见。--唐·杜甫《江南逢李龟年》
又如:见雌雄(看到结果);见人(见证人);见喜(出痘疹的忌讳说法);见不过(看不惯;见不得);见头知尾(比喻聪明透顶)
进见;会见;
往见楚王。--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
见蔡桓公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扁鹊复见。
正见清河。--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又如:见驾(参见皇帝);见面挂脚(古时风俗新娘拜见公婆和诸姑姊妹时,所奉上作为见面礼的刺绣鞋面);见礼(朝见之礼)
遇到;碰见;x
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。--《左传·桓公元年》
又如:这种药怕见光;见齿(露齿而笑);见顾(光顾);见难(遇到危难);见礼(受到礼遇)
指死--主要用于口语中。如:见阎王
听到
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,东揖山东隆准公。--李白《梁甫吟》
又如:见说(听说);见话(听说,听讲)
观察;知道;了解;
道在不可见。--《韩非子·主道》
本无辞辇意,岂见入空官。--李贺《感讽》
又如:见几(明察事物细微的倾向);见知(知道);见便(识相;知趣)
比试;较量。如:见高低;见阵(交战,对阵);见仗(交战)
见<名>
看法,见解
敢陈愚见。--《晋书·王浑传》
又如:依我之见;政见;我见;各抒己见;各执己见;固执己见;主见
见识。如:浅见;偏见;见趣(见识情趣);见短(见识短浅)
见<助>
表示被动,相当于“被”+过去分词
不见保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见犯乃死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诚恐见欺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悲独见病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又如:见笑于人;见笑于人;见重于当时;见执(被捉拿);见罔(被诬陷枉屈);见害(被害);见款(承蒙款待)
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
见辱问于长者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又如:见告;见示;见教
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。如:碰见;闻见;听见
见<形>
现有的。如:见力(现有的兵力);见子(现有的儿子);见兵(现有的士兵);见卒(现有的士卒)
明显的。如:见证;见人(证人)
方∶每
贤弟若如此,见常也显你的好处。--《水浒传》
又如:见常(平常);见年(每年);见天见地(每天);见天见晚(每日每夜)
见<动>x
“现”的古字。显现;出现;实现
见,示也。--《广雅》
见龙在田。--《易·乾》。注:“出潜离隐,故曰见。”
情见力屈。--《汉书·韩信传》
图穷而匕首见。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见于王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见于孔子--《论语·季氏》
其末立见。--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有虹见于玉堂。--《三国演义》
有时见日。--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
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。--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又如:见影(现形;发觉);见得(显得)
介绍,推荐
见其二子焉(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。见通“现”,使……现。焉,于之,向子路)。--《论语·微子》
见我于王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见<形>
(“现”的古字)
现有;现成;-
军无见粮。--《史记》
又如:见采(可以立即拿出来的赌注);见钱(现钱)
现在
况且见赌着利物哩,他如何肯让?--《二刻拍案惊奇》
供状人刘玉娘,见年三十五岁。--元·孟汉卿《魔合罗》
又如:见前(眼前);见年(当年);见世报(当世就受到报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