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<名>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筑起的高丘形,上为耸起的尖端。本义:人工筑起的高土堆)
同本义
京,人所为绝京丘也。--《说文》
辨京陵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
筑重京。--《淮南子·览冥》
为京邱若山陵。--《吕氏春秋·禁塞》
乃觏于京。--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
于堑里筑京,皆高五六丈。--《三国志·公孙瓒传》
又如:筑京(堆土为小山);京丘(为战死的人所筑的坟墓。即京观);京观(古代战争中,胜者为了炫耀武功,收集敌人尸首,封土而成的高冢);京冢(京观)。泛指高大的山丘
望楚与堂,景山与京。--《诗·鄘风·定之方中》
又如:京峙(高丘);京陵(高丘大阜)
方形大谷仓。如:京坻(谷米堆积如山。形容丰收);京囷(粮仓);京运(指运往京仓的粮食);京储(京仓的储备粮食)
国都
念彼京师。--《诗·曹风·下泉》
辞帝京。--白居易《琵琶行》
迁我京职。--明·崔铣《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
京中有善口技者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至京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君之始入京也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又如:京吏(京师各衙门的都吏。别于外吏而言);京圻(京都);京府(京畿。京城和京都附近的地方;国都所在地);京仓(京师储粮的地方)
京族
通“鲸”
乘钜鳞,骑京鱼。--《汉书·扬雄传上》
又如:京鱼(鲸鱼)
古代数目名十兆为京,一说万万兆为京。古代数位序列是:万、亿、兆、京。十兆为京,
京垓岁之中。--英赫胥黎著、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又如:京垓(古代以十兆为京,十京为垓。极言众多)
春秋时邑名,汉置京县。故城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南二十余里
南京。明太祖建都于此,故《儒林外史》仍沿习称京。如:京江(扬子江的别称)
今特指北京。如:京调(戏曲腔调名。清代自乾、嘉以后昆曲渐衰,地方戏中的皮黄兴起,流传于湖北一带称汉剧,于安徽一带称徽调。乾隆末期徽调传至北京,并采其他戏曲之长处,成为京调,使当时流行的昆曲、戈阳腔、梆子等均相形失色);京报(清代由北京报房商人出版发行的邸报,登载朝政文书和有关政治动态);京八寸(过去北京地区流行的一种长约八寸的烟袋)
姓
京<形>
大,盛
京,大也。燕之北鄙,东楚之郊,或谓之京。--《方言一》
京,大也。--《尔雅》
裸将于京。--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
曰嫔于京。--《诗·大雅·大明》
莫之与京。--《左传·庄公二十二年》
京邑翼翼。--张衡《东京赋》
发京仓。
京师者何?天子之居也。京者何?大也。--《公羊传·桓公九年》。朱骏声曰:“京大师众也。”
又如:京鞋(华美而样式新颖的鞋);京仓(大粮仓。朱骏声曰:“京大师众也”);京庾(大粮仓);京枣(大枣)
悲痛的
忧心京京。--《诗·小雅·正月》
悟<动>
(形声,从心,吾声。本义:理解,明白)
同本义
悟,觉也。--《说文》
悟彼蟋蟀唱。--《文选·谢混游西池诗》
慧然独悟。--《素问·八正神明论》
未悟见出,意不自得。--《后汉书·张酺传》
悟已往之不谏。--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闻而悟之。--明·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悟前狼假寐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悟大光明法。--清·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又如:觉悟(由迷惑而明白;由模糊而认清);悟心(悟性。对事物理解和分析的能力);悟宗(明了、会通佛理之宗旨);悟悦(因了悟而喜悦);悟理(领会道理);悟物(了悟物理);悟明(了悟真言);悟佛(了悟佛理);悟禅(参悟禅理);悟道参玄(宗教语。领会和推究宗教中玄妙之理)
觉醒;觉悟。通“寤”。睡醒
行事,适有卧厌不悟者,谓此为天所厌邪?--王充《论衡·问孔》
凄凄节序高,寥寥心悟永。--江淹《杂体诗》
怛惊悟兮无闻。--《文选·潘岳·寡妇赋》
又如:悟觉(觉悟);悟门(觉悟的门径)
启发;使觉悟
冀悟迷惑之心。--《论衡·对作》
又如:悟主(使主上觉悟);悟发(启发)
通“晤”。相对
过耳悟目之交。--《潜夫论·明忠》
悟言不如罢,从夕至清朝。--《文选·谢惠连·泛湖归出楼中玩月》
又如:悟对(聚会)
通“牾”。抵触
大意无所拂悟,…。--《韩非子》
国无刑罚,则百姓之悟相侵也立见。--《吕氏春秋·荡兵》
人不敢悟视。--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
大忠无所拂悟,辞言无所击排。--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
今人卒得鬼刺痱悟,杀雄鸡以傅其心上。--《风俗通议·雄鸡》
悟<名>
悟性。如:悟捷(悟性敏捷);悟敏(思维敏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