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<动>
(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日。指追着太阳一直前进。本义:上进)
进
晉,进也。日出,万物进。--《说文》
晋者,进也。--《易·序卦》
王提马而走诸侯晋。--《周礼·田仆》
盍孟晋以迨群兮。(盍:为什么不;孟,勉力;迨,赶上;群:大家。)--班固《幽通赋》
又如:晋谒(晋见;谒见);晋接(进见;接见);晋食(进献食品)
晋升。提高地位、级别或荣誉
以功晋知府。--《清史稿·桂中行传》
晋封英王。--《陈玉成》
又如:晋封(晋升加封);晋秩(晋升官职或等级);晋阶(升级);晋号(晋升其称号)
低,俯
见梓晋然实而俯。--《尚书大传》
又如:晋然(低垂的样子;俯下的样子)
授予,尤指在公共典礼中授予(如学位或贵族称号)。如:晋授
晋见,正式地会见,拜访。如:晋谒
晋<名>
周代诸侯国名。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,叔虞子燮父改国号为晋,春秋时居有今山西省大部与河北省西南地区,地跨黄河两岸。后被其大夫韩、赵、魏所分而亡
子夏之晋。--《吕氏春秋·慎行论》
晋师三豕过河。
晋师己亥涉河。
晋于是始墨。(晋国从此以黑衣为丧服。墨,活用为动词,意动用法。)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--三十三年》
又如:晋用楚材(谓一国聘用别国的人才);晋邦(指春秋时代的晋国);晋阳之甲(喻称地方官吏不满朝廷而举兵向内为兴“晋阳之甲”);晋棘(指春秋晋国垂棘之地所产的美玉)
朝代名
司马炎代魏称帝,国号晋,都洛阳,史称西晋(公元265―316年),共四帝,为前赵所灭
晋太原中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无论魏晋。
魏晋氏以下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晋陶渊明独爱菊。--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司马睿即位建康,保有江南之地,史称东晋(公元317―420年),共十一帝,为刘裕所取代
五代时,石敬瑭灭后唐称帝,国号晋,都洛阳,史称后晋(公元936―946年)
背晋以归染。--宋·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》
又如:晋年(喻指怀念故朝之思);晋帖(指晋人的书迹或其摹本、刻帖);晋京(晋朝的京城。指洛阳)
山西省的简称x。如:晋剧
水名。源出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,分北、中、南三渠,东流入汾河
成<动>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“|”(即“杵”)。“斧”、“杵”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。本义:完成,成就)
同本义;
成,就也。--《说文》
成德之终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成者功就不可易也。--《太元元错》
箫韶九成。--《书·益稷》
祝告曰利成。--《仪礼·少牢礼》
及事成。--《周礼·司书》
此织生自蚕茧,成于机杼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又如:落成(建筑物完工)
变成;成为;
累寸不已,遂成丈匹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又如:成习(成为习惯);成精;成仙(成为神仙)
成全.。如:成持(帮助,扶持);玉成其事
形成
好鸟相鸣,嘤嘤成韵。--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
又如:成市(形成市场);成列(形成队列);成体(构成形体)
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;长成
五谷萎败不成。--《吕氏春秋·明理》
用实者成实时采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依新已五岁,转眼成人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树立
以成伯王之名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》。注:“立也。”。又如:成名成家(树立名声,成为专家);成果(造就,创建)
订立。如:成言(订约);成券(订立契约);成约,成说(订约)
平定;讲和;
会于稷,以成宋乱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一年》
遂使之行成于吴。--《国语·越语》
成家。如:成亲;成房头(有二房、三房等名份的);成室
成<名>
成功
成败之机,在于今日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成败
成果;成就;。如:坐享其成;一事无成
十分之一;比率。如:增产三成
成<形>
现成的。如:成证,成辞(现成的文章);成基(现成的基础)
既定的;-。如:成旨;成科(既定的法律条文)
整,全。如:成天际(一天到晚);成年家(一年到头);成天家(一天到晚);成日(整天);成批;成夜;成篇
纯的。如:成金
表示有能力。如:他可真成!
成<副>
表示答应、许可;..。如:成,就这么办;成不的(不成;不行)
表示达到一个单位(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)。如:成年累月;成何济(有何用处,待如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