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<动>
(形声。从辵,表示与行走有关,斤声。本义:走近,接近)
同本义;;
近,附也。--《说文》
为其近于道也。--《礼记·祭义》
小大近丧。--《诗·大雅·荡》
吾入关,秋毫不敢有所近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稍出近之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近出前后。
稍近。
时敌军已近寨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又如:逼近(靠近;接近);挨近;近傍(接近;靠近);近晚(傍晚);近火(靠近火)
引申追求,希求
为近利市三倍。--《易·说卦》
又如:近名(追求名誉);近利(逐利)
逼近
二与四同功而异位,其善不同。二多誉,四多惧,近也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。韩康伯注:“位逼于君,故多惧也。”
得宠.
襄子必近幸子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有七孺子皆近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虽有贵戚近习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又如:近上(接近上司);近上的(接近上层的;等级高的);近珰(皇帝宠信的太监);近爱(帝王所亲近宠爱)
位于边缘;濒于。如:已近老年;近天(天边,极远之处);近正(接近正确;接近标准);近边(接近边疆)
知晓
慈亲不能传于子,忠臣不能入于君,唯有其材者为近之。--《吕氏春秋》
近<形>
指时间或空间的距离短
无有远近幽深。--《易·系辞》
忘路之远近。--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日始出时去人近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而日中时近也。
远者小而近者大。
近者热而远者凉。
又如:四近(周围附近的地方);邻近(位置挨近;附近);近宅(附近左右的住宅);近局(近邻,邻居);近火先焦(比喻无辜的人因最接近祸源而首先遭殃)
最近
近三世纪则学校大备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又如:新近(不久以前);近目(近日;目前);近夜(傍晚);近忧(近虞。目前的忧虑)
亲近;
外无期功强近之亲。--李密《陈情表》
又如:近宾(亲近的宾客;有亲密关系的宾客);近侍(亲近侍奉);近属(血缘关系较近的亲属);近党(关系密切的亲族)
浅近,容易理解,容易明白的
言近而指远者,善言也。--《孟子·尽心下》
又如:近识(识见浅陋);近器(才识浅陋平庸的人);近鄙(鄙薄);近浅(浅陋,平庸);近俗(浅近通俗);近事(浅鄙之事)
近<副>
将近;差不多x;
应者近万人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官盛则近谀。--唐·韩愈《师说》
又如:近半
池<名>
(形声。从水,也声。本义:水停积处)
水塘;
池,停水曰池。--《广韵》
穿地畜水,圆者曰池,方者曰塘。--《中文大辞典》
池之竭矣。--《诗·大雅·召》
或饮于池。--《诗·小雅·无羊》
毋漉陂池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。注::穿地通水曰池。”
掌沟渎浍池之禁。--《周礼·雍氏》。注:“谓陂障之水道也。”
囿有林池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--唐·贾岛《题李凝幽居》
又如:游泳池;池苑(池林园。有池水与林木的地方);池阁(位于池畔的楼阁)
护城河。城堡或其他筑垒地方围墙外面深而宽的壕沟,通常注满水
城郭沟池以为固。--《礼记·礼运》
城非不高也,池非不深也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无水曰隍,有水曰池。--《易·泰虞》注
汤池百步。--《汉书·食货志》
自胡马窥江去后,废池乔木,犹厌言兵。--宋·姜夔《扬州慢》
又如:池隍(古代掘土筑城,城下之地,有水称池,无水称隍。因以“池隍”借指城市。);池堑(护城河)
某些四周围起象水池形状的处所
节方圆以定形,锻金铁而为池。--傅玄《砚赋》
又如:花池;舞池;池子(剧场正厅的座席);乐池
衣被等物的缘饰
池者,缘饰之名,今所谓被池装池是也。--《匡缪正误》
如:池毡(有边缘缀饰的一种毛毡)
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