铭<动>
(形声。从金,名声。从金,与钟鼎器物有关。本义:在器物上雕刻文字)
同本义
铭者,自名也。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。--《礼记·祭统》
铭,明旌也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
铭书于王之大常。--《周礼·司勋》。注:“铭之言名也。”
名,题勒也。--《字林》
其铭有之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:“刻器曰铭。”
铭功会稽岭。--李白《古风五十九首·三》
又如:铭功(在金石上刻文字来记下功勋);铭戒(在金石等物品上,刻下言辞,以为劝诫);铭勒(镌刻金石,以记述功德)
牢记不忘
铭心立报,永矣无贰。--《三国志·周鲂传》
又如:铭佩;铭意(刻记于胸中的心志);铭戢(表示感谢别人的恩惠而深藏于心里);铭篆(比喻感激很深,没齿难忘);铭戴(感戴人的恩惠,铭刻于心,永远不忘)
铭<名>
为着确立持久的或公开的记载而刻写或题写的文辞(古多刻于钟鼎,秦汉以后有的刻在石碑上)
钟鼎之铭。--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
又如:墓志铭;商汤《盘铭》;正考父《鼎铭》
刻写或题写的格言x。如:座右铭;砚铭
铭旌,即明旌。旧时竖在灵柩前标有死者官衔和姓名的旗幡。如:铭旌七尺(高官或其父母的铭旌)
戟<名>
(会意。从戈,从榦省。本义:古代兵器。青铜制,将矛、戈合成一体,既能直刺,又能横击)
同本义。一种可勾可刺的兵器,出现于商、周,盛行于战国、汉晋各代。戟是一种分枝状兵器
戟,有枝兵也。…今字误作戟。--《说文》
戟广寸有半。--《考工记·冶氏》。注:“今三锋戟也。”
修我矛戟。--《诗·秦风·无衣》
交戟之卫士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刀戟纵横。--《广东军务记》
如:戟戈(戟和戈,泛指兵器);戟盾(戟和盾);戟牙(戟上横出的刃);戟吏(仪仗中持戟的人)
仪仗名'。如:戟节(戟级。戟仗和符节);戟槊(门戟和长矛);戟幢(门戟和饰以羽毛的旗帜)
戟<动>
伸出食指和中指来指人
拱此而揖人,人莫不喜;戟此而詈人,人莫不怒。--宋·苏轼《后怪石供》
又如:戟手(伸出食指和中指指人,其状似戟,表示愤怒或勇武的情状)
刺激
其根辛苦,戟人咽喉。--《本草纲目·大戟》
又如:戟口(刺口,唇受刺激如戟刺);戟喉(喉受刺激)
戟指
伸出食指和中指指人,其形像戟一样。表示愤怒或勇武的情状
戟指怒目
;.用食指和中指向对方指着,以愤怒的目光朝对方看着,形容痛斥别人的样子
戟指怒目,义正辞严,出了胸中恶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