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<名>
(会意。据甲骨文,像二人对食形。“‘鄉’和‘饗’原本是一字…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,共食一簋的情状。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,是“饗”的古字)
“乡”假借为行政区域名
乡,国离邑民所封乡也。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。--《说文》
五州为乡。--《周礼·大司徒》。注:“万二千五百家。”
十邑为乡,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。--《广雅》
习乡尚齿。--《礼记·王制》
行比一乡。--《庄子·逍遥游》
其乡人曰:“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”--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唐、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。所辖规模历代不同。又如:乡荐(唐宋时由地方官推荐应进士考试的人);乡科(乡试);乡贡(由州县选拔出应科举的士子)
乡村,城市外的区域;;
传一乡秀才。--宋·王安石《伤仲永》
遍捉乡民。--《广东军务记》
各乡逆夷
又如:乡里迓鼓(泛指民间音乐);乡曲之誉(乡里的声望);乡先生(辞官居乡或在乡执教的长者);乡瓜子(见识少的乡下人)
家乡,故乡。在客地称原籍为乡;
国者,乡之本也。--《管子·权修》
登斯楼也,则有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,满目萧然,感极而悲者矣。--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乡音无改。--唐·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
采吾乡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扣其乡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又如:乡心(思念故乡的心情);乡味(家乡饮食的风味);乡信(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)
地方;处所
三世居是乡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又如:他乡;外乡;异乡;侨乡;帝乡(京城)
某种超现实的境界。如:梦乡;醉乡
同一籍贯的人(在外地时说)。如:乡中(同乡);老乡;同乡
用作动词,读楸溄??。通。通“向”。面对着
东乡坐。--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
乡师而哭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姓
龙<名>
(象形。甲骨文,象龙形。本义: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)
同本义
龍,鳞虫之长。能幽能明,能细能巨,能短能长。春分而登天,秋分而潜渊。--《说文》。徐铉注:“象宛转飞动之貌。”饶炯注:“龙之为物,变化无端,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,以能升天,神其物,而命之曰灵。”
飞龙在天。--《易·乾》
麟、凤、龟、龙,谓之四灵。--《礼记·礼运》
甲虫三百有六十,而龙为之长。--《孔子家语·执辔》
叶公子高好龙。--刘向《新序·叶公好龙》
又如:龙工(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。也作“龙功”);龙公(指龙王,龙神);龙渊(龙所栖止的深渊);龙章(龙形的图案);龙蛇(龙和蛇);龙文(龙状花纹);龙伯(传说中的水神);龙沼(龙池);龙旌凤翣(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);龙门(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。神话传说,鱼类跳过龙门,就可以变成神龙。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)
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
祖龙死,谓始皇也。祖,人之本;龙,人君之象也。--《论衡·纪妖》
又如:龙升(龙的升子。比喻天子即位);龙辇(天子的乘车);龙颜(额头隆起似龙。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。也用以指皇帝);龙腾(比喻帝王的兴起);龙鳞(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);龙驭(皇帝车驾。代指皇帝);龙兴(帝业兴旺;创立帝业);龙节(皇帝所授与的符节);龙衮(帝王的礼服);龙下蛋(比喻不可能);龙穴(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);龙御(皇帝的车驾);龙凤(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)
喻不凡之士,豪杰之士
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,人物之标准。--唐·李白《化城寺大钟铭序》
又如:龙虎(比喻杰出的人物);龙蛇(比喻非常的人);龙逸(如龙隐逸。比喻贤人隐居于野);龙凤(比喻才能优异的人);龙驹(比喻俊才);龙鹏(龙和鹏。比喻贤俊豪杰);龙翰凤翼(比喻君子、贤者);龙蟠凤逸(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)
喻骏马
马八尺以上为龙。--《周礼·夏官》
又如:龙子(良马名);龙文(骏马名);龙姿(骏马的形貌);龙孙(良马名);龙驹(骏马);龙骥(骏马);龙媒(指天马、骏马)
喻文章,书法的雄健华丽。如:龙蛇(龙蛇走。形容笔势如龙蛇,蜿蜒盘曲);龙文(比喻文章的雄健);龙虎(比喻文章的雄健);龙章(比喻文章富丽华美,如龙的文采);龙藻(比喻华丽的辞藻);龙骧豹变(比喻书法气势雄放,变化无穷)
比喻性格亢直。如:龙亢(个性刚直不屈);龙性(指性格倔强,难以驯服)
方∶瓦圈歪扭不圆。如:自行车前轱辘龙了
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