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<名>
(象形。金文字形。“毛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,从“毛”的字多与皮毛有关。本义:眉毛、头发、兽毛)
同本义;;;
毛,眉发之属及兽毛也。--《说文》
不获二毛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。注:“二毛,鬓发斑白。”
王燕则诸侯毛。--《周礼·司仪》
皮毛者,肺之合也。--《素问·欬论》
其动物宜毛物。--《周礼·大司徒》
毛马而颁之。--《周礼·校人》
以启其毛。--《诗·小雅·信南山》
皮之不存,毛将焉傅?--《左传·僖公十四年》
胚不生毛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与旃毛并咽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大小毛角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矢如猬毛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--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
又如:毛女(传说中的仙女,遍体生毛,故名);毛连(用羊毛或其他毛类制成的褡裢);刚毛(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硬毛);毫毛(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);毛笔(以兽毛制成的笔);毛羽(兽毛和鸟羽);毛戴(寒毛竖立);毛脉(须发与血脉);毛悚(汗毛竖立);毛蓬蓬(须发密而乱貌);毛楂楂(毛发短而硬貌);毛发不爽(犹毫毛不爽);毛耸(毛发竖立)
兽类。如:毛群(兽类);毛挚(猛禽捕食小鸟);毛类(兽类);毛犊(古代传说中兽类之祖);毛鬣(马或野兽的鬃毛)
鸟的羽毛
又如:毛芥(羽毛和芥子);毛扇(羽毛扇);毛翎(翎毛。借指羽翼);毛质(鸟类的毛羽)
亦指带毛的兽皮。如:毛毛匠(毛皮匠);毛裘(兽皮制作的衣服);毛水(皮毛的表面)
通“芼”。草木;五谷;
曾不能毁山之一毛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涧溪沼沚之毛。--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。注:“草也。”
毛泽未尽。--《谷梁传·定公元年》。注:“凡地之所生谓之毛。”
锡之不毛之地。--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二年》。注:“墝埆不生五谷曰不毛。”
口∶中国货币单位“角”的俗称,等于一元的十分之一,
姓
毛<形>
比喻多而细碎。如:毛细管;毛孩子;毛起(形容兴起的事如毛一样众多)
小,微不足道。多用于贬义,
你是那路毛神?--《西游记》
又如:毛神(小神。骂人的话);毛路(方言。小路);毛蛋蛋子(詈词。犹言小畜生);毛铢(形容极微小的利益)
不纯净。如:毛重;毛利
半加工的;粗糙的;-。如:毛坯;毛糙(粗糙;不细致);毛边
毛<动>
发火;发怒。如:毛司火性儿(性格又臭又火爆);尽管他脾气毛
贬值,兑换率下降。如:货币毛了
发慌;
祁老爷毛了,只得退了堂。--《儒林外史》
又如:发毛(发慌);吓毛了;小偷毛了;毛脚鸡(比喻行动慌里慌张)
响<名>
(形声。从口,鄉声。本义:回声)
同本义
響,声也。--《说文》
炎光飞响。--《剧秦美新》
黄玉响应。--《史晨奏铭》
其受命也如响。--《易·系辞》
空谷传响,哀转久绝。--《水经注·江水》
云集响应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上》
绝无踪响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响臻(响应纷至);响彻;响效(同响应)
声音
泠泠作响。--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
歌台暖响。--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枹止响腾,余韵徐歇。--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群响毕绝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又如:响丁丁(响泠泠。形容清脆的响声);响卜(借听到声音来占卜吉凶);响钞(指硬币)
音讯
(邓)艾得书,大喜,即报书。--《三国志》。裴松之注引《蜀书》:思闻嘉响。
响<动>
清晰地发出声音;
村北响缲车。--宋·苏轼《浣溪沙》词
又如:响榧子(以拇指与中指摩擦发出响声);响鞭;门铃响了;大钟响了;响房(旧俗结婚日,喜轿出发前,先在新房前奏乐击鼓,称为响房)
开口说话。如:响起(吭声;声张);不声不响
响<形>
声音大。如:屋外马达声太响
说话有影响或声名远扬。如:响当(形容人有本领、有名气);话说得响;名字很响
响<量>
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。如:鸣炮十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