黎〈形〉
(形声。从黍,利省声。本义:黍胶。以黍米制成。古代用以粘履)
假借为“齐”。众多,数目很多
民靡有黎,具祸以烬。--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
黎,众也。--《尔雅》
黎民于变时雍。--《书·尧典》。传:“众也。”
以能保我子孙黎民。--《礼记·大学》。注:“众也。”
觉悟黎烝。--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。注:“黎烝,众庶也。”
黎民不饥不寒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。又如:黎庶(民众;百姓);黎氓(黎民,人民);黎甿(黎民,人民);黎首(黎民·黔首)
颜色黑中带黄x;
土青曰黎。似黎草色也。则谓借为藜。--《释名》
今王播弃黎老。--《国语·吴语》。注:“东棃寿征也。”
厥土青黎。--《书·禹贡》
面目黎黑。--司马迁《史记》
老,年纪大。通“梨”、“耆”
黎,老也。--《方言十二》
又如:黎老(老人)
黎〈动〉
粘。古时用黍米打糨子,用来粘鞋子
古人作履,粘以黍米,谓之黎。--宋·罗愿《尔雅翼》
比及,等到;;
黎明,围宛城三匝。--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黎〈名〉
古诸侯国名,在今山西黎城,一说在今长治西南
黎侯寓于卫。--《诗·邶风·式微》
少数民族名,住在海南岛。如:黎弓(黎族人所使用的弓箭);黎单(黎族人所织青红相间的木棉布)
姓
黎民
;庶民,人民
黎明
;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
沛公乃夜引兵还。黎明,围宛城三匝。--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。司马贞索隐:“黎,犹比也,谓比至天明也。”
黎明即起,洒扫庭除。--朱伯庐《治家格言》
黎庶
;众民,民众
黎元
;百姓;民众
黎园
唐皇宫内教练伎人的教坊中
黎园弟子白发新,椒房阿监青娥老。--白居易《长恨歌》
鸿<名>
(形声。从鸟,江声。本义:大雁)
同本义。雁属中类似天鹅的大型种类旧时的泛称
鸿,鹄也。--《说文》
鸿渐于干。--《易·渐》
鸿雁于飞。--《诗·小雅·鸿雁》
又如:鸿冥(鸿鸟飞入苍冥);鸿飞(鸿鸟飞翔);鸿爪(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);鸿渐(鸿鸟飞翔由低处逐渐进于高位。比喻官职升迁或渐入佳境);鸿嗷(鸿鸟哀鸣,比喻灾民的悲号)
鹄。即天鹅
燕雀安知鸿鹄之志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。按,凡鸿鹄连文者即鹄也。
又如:鸿骞凤立(鸿鹄高飞,凤凰挺立。比喻超群杰出);鸿翼(天鹅的羽翼);鸿举(天鹅高飞远翔)
喻指书信。如:来鸿(来信);鸿稀鳞绝(比喻书信断绝);鸿信(书信);鸿便(信使)
洪水。通“洪”
鲧陻鸿水,汨陈其五行。--《汉石经·尚书·洪范》
禹有功,抑下鸿。--《荀子·成相》
不任汨鸿,师何以尚之?--《楚辞·屈原·天问》
当帝尧之时,鸿水滔天。--《史记·夏本纪》
禹抑洪水。--《史记·河渠书》
又如:鸿水(大水。即洪水);鸿泉(洪水的源头);鸿体(洪水的主流);鸿波(洪水)
天地未开时的景象。如:鸿洞(混同为一。指宇宙虚无混沌的原始景象);鸿墐(天地未开时浑沌的元气);鸿同(即鸿洞)
即豆雁。一种带褐色的欧亚普通雁(),嘴有一豆形斑
鸿<形>
大
原生受命于贞节兮,鸿永路有嘉名。--《楚辞·刘向·九欢·逢纷》
撞鸿钟,建九旒。--《文选·扬雄·羽猎赋》
夫鸿均之世,何物不乐。--王褒《四子讲德论》
鸿,大也。--《淮南子·鸿烈序》
又如:鸿猷(大道理);鸿文(巨著,大作);鸿名(大名,崇高的声誉);鸿休(洪福);鸿绪(大业,大统);鸿志(大志,壮志)
形容学识渊博
能精思著文、连结篇章者为鸿儒。--《论衡·超奇》
又如:鸿生(指博学之士);鸿博(学识渊博);鸿儒(学识渊博的儒者);鸿儒硕辅(学识渊博的学者,功勋卓著的臣士)
旺盛,兴盛
神农以鸿。--《吕氏春秋·执一》。注:“盛也。”
又如:鸿均(太平,升平);鸿明(昌盛清明);鸿威(盛威);鸿祚(鼎盛的王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