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<形>
(会意。从止,从戈。据甲骨文,人持戈行进,表示要动武。本义:勇猛;猛烈)同本义
楚庄王曰,夫文止戈为武。又曰,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。--《左氏春秋·宣公十二年》
武大为于大君。--《易·履》
孔武有力。--《诗·郑风·羔裘》
诚既勇兮又以武。--《楚辞·九歌·国殇》
又如:英武(英俊威武);威武(武力;权势;力量强大);武色(凶猛的神色);武车(威猛的兵车);武健(勇武刚健);武断乡曲(以威势主断曲直)
武<名>
指干戈军旅之事
德不厚而行武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用武之国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无用武之地。--《资治通鉴》
神武雄才。
又如:武弁(武夫;武官);武不善作(出力的事不能文绉绉地去做);武训(军事训练);武略(军事谋略);武教(军事教育);武运(武事的气运);武德(武道)
士,兵,卒
勇武一人,为三军雄。--《淮南子》
文既有之,武亦宜然。--刘勰《文心雕龙》
古以六尺为步,半步为武
夫目之察度也,不过步武尺寸之间。--《国语·周语下》
舞蹈。通“舞”
溺者,非不笑也;罪人,非不歌也;狂者,非不武也。--《吕氏春秋》
足迹
昭兹来许,绳其祖武。--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
古州名。南朝梁置,治所在武陵(今湖南省常德市)
金属打击乐器
始奏以文,复乱以武。--《礼记》
姓
武<动>
继承
下武维周,世有哲王。--《诗·大雅·下武》
武<量>
半步。古代六尺为步,半步为武
夫目之祭度也,不过步武尺寸之间。--《国语》
盟<动>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象个盘盂,中间放着牛耳。古代盟会要割牲歃血,主盟人手执牛耳,掘穴埋牲。本义:在神前发誓结盟)
同本义;
割牛耳盛朱盘,取其血歃于玉敦。--《说文》
盟,歃血誓也。--《三苍》
掌盟载之法。凡邦国有疑会同,则掌其盟约之载,及其礼仪,北面谓明神。--《周礼·司盟》
掌盟诅。--《周礼·诅祝》。注:“盟诅,主于要誓,大事曰盟,小事曰诅。”
约信曰誓,涖牲曰盟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再会而盟。--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
君子屡盟。--《诗·小雅·巧言》
为坛而盟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秦伯说,与郑人盟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
屈完及诸侯盟。--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
又如:盟主(古代诸侯盟会中的领袖或主持者;泛指同盟首领或倡导者。喻主要的事物;主宰);盟坛(古代缔结盟约时所设的坛场);盟会(犹会盟。古代诸侯间的集会结盟)
个人向天发誓,永不变心
终待说山盟海誓,这恩情到此非容易。--赵长卿《贺新郎》
又如:盟文(盟誓的文辞);盟契(盟约。又称盟要,盟信);盟心(盟誓在心);海誓山盟(对着山海盟誓。极言男女相爱,坚贞不渝)
盟<名>
盟约;誓辞
与结盟好。--《资治通鉴·赤壁之战》
要盟也,神不听。--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
又如:盟友;盟好(同盟友好)
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单位,下辖旗、县、市。如: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、呼伦贝尔盟及吉林省哲里木盟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