允<形>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为“以”(呂)字,下为“儿”(人)字。以是任用,用人不贰就是“允”。本义:诚信)
同本义
允,信也。--《说文》
允,信也;允,诚也。--《尔雅》
众允。--《易·晋》
允恭克让。--《书·尧典》
允也天子。--《诗·商颂·长发》
命汝作纳言,风夜出纳联命,惟允。--《方言》
又如:允元(信任仁厚之人);允直(诚实正真);允忠(忠信)
公平
祖父经,为郡县狱吏,案法平允,务存宽恕。--《后汉书》
又如:允正(允当平正);允切(切当);允衷(恰当);允情(合乎情理);允帖(妥贴,妥当)
允<动>
答应,许可;
慰留不允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又如:允帖(旧时男家向女家求婚,女家表示同意的帖子);允从(允诺,依从)
符合。如:允合(符合);允符(符合);允值(相符,相当)
使人信服;受人敬重;
你吃我这杯酒,应允我的话,我才起来。--《儒林外史》
又如:允孚(得人心,使人信服);允赖(信赖,依靠)
用,使用
允厘百工。--《书·尧典》
允<副>
确实,果真
度其夕阳,豳居允荒。--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
又如:允袭(确实相合);允臧(确实好;完善);允迪(认真履践或遵循)
觉〈动〉
睡醒
觉,悟也。从见,學省声。--《说文》
上欲起贤,未觉。--《汉书·董卓传》
觉而之渐台。--《汉书·邓通传》
又如:觉卧(觉醒时和寝卧时);觉寤(睡醒);觉寝(自睡中觉醒)
通“挍”、“校”。比较,较量
如此贤不肖相觉。--《孟子·离娄下》注
我才不及卿,乃觉三十里。--《世说新语》
觉〈名〉
俗称睡眠为睡觉
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
觉见卧闻。--汉·王充《论衡·订鬼篇》
惟觉时之枕席。--唐·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诗
又如:睡了一大觉
一次短的睡眠,打盹。如:午觉;累了可以扒在桌上睡一觉
觉〈量〉
睡眠一次为一觉。如:睡了一觉中觉
觉<动>
(形声。从见,学省声。本义:醒悟,明白)
同本义;
觉,悟也。--《说文》
上欲起贤,未觉。--《汉书·董贤传》
觉而之渐台。--《汉书·邓通传》
且有大觉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
叔术觉焉。--《公羊传·昭公三十一年》
觉今是而昨非。--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又如:觉来(醒来);觉悟;如梦初觉
感觉到,意识到;
而觉跌千里者。--《荀子·王霸》。注:“知也。”
岛不觉。--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》
常觉一切。--清·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更觉胆落。--《广东军务记》
又如:觉道(觉得);不知不觉;觉发(发觉)
启发;使人觉悟
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。--《孟子·万章上》
发觉,发现;
觉无异能者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不之觉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觉<名>
感觉器官。如:听觉;视觉;嗅觉;味觉;触觉;觉元(脑神)
贤智者之称
藏埋于终古,而未寤于前觉也。--晋·左思《吴都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