隐<动>
藏匿;隐蔽;;;
隐,蔽也。--《说文》
隐,微也。--《尔雅》
隐五刃。--《国语·齐语》。注:“隐藏也。”
则事可以隐定。
隐忌雍蔽之人。--《荀子·致仕》。注:“隐,亦蔽也。”
桓公管仲虽善匿,弗能隐矣。--《吕氏春秋·重言》。注:“隐,蔽也。”
则盘纡隐深。--《文选·嵇康·琴赋》。注:“隐,幽深邃也。”
昔帝鸿氏有不才子,掩义隐贼,好行凶德。--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
故隐居屠间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可以隐形。--三国魏·邯郸淳《笑林》
日月隐耀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各隐卷底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又如:隐占身体(隐藏、掩护自己真实面目);隐遁(隐藏);隐谋(隐密计划);隐秀(隐藏智慧,不露锋芒或才华);隐候(在暗处等待);隐耀(隐藏光辉,隐藏身体。比喻才华不外露);隐身术(古代方士所隐蔽自己身形而使他人不可见的一种法术);隐冒(隐匿冒充);隐翳(掩蔽;遮蔽);隐掩(遮蔽掩护)
隐瞒
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。--《论语·子路》
上以无隐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又如:隐欺(隐瞒欺骗);隐情(隐瞒情况);隐拒(隐瞒抵赖);隐忍(忍耐,不露真情)
隐测,审度
又隐实户口,料出无名万余人,以充军实。--《晋书·庾冰传》
又如:隐心(审度);隐实(查证落实;核实)
怜悯
隐其无罪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又如:隐恤(哀怜抚恤);隐恻(恻隐,同情怜惜);隐痛(内心深感苦痛);隐爱(恻隐疼爱);隐愍(怜悯);隐亲(怜悯抚恤)
隐逸不出
隐者也。--《论语·微子》
反国而隐焉。--明·顾炎武《复庵记》
又如:隐辟(隐退回避);隐静(避世隐居);隐学(隐居避世,读书自娱);隐吏(退隐的官吏);隐相(深居简出,不露面)
塞,堵塞;
士不隐塞,庶人不数罟。--《诗·小雅·鱼丽》
又如:隐塞(堵塞)
隐没;熄灭;;
隐武事,行文道。--《国语·齐语》
隐武行文。--《春秋繁露·五行变救》
日斜光隐见,风还影合离。--南朝·梁简文帝《咏栀子花》
又如:隐形(隐没形体);隐灭(隐没消失);隐微(隐约细微);隐显(隐没与显现);隐息(休止);隐忽(时隐时现)
隐<形>
精深;微妙;;
《春秋》推见至隐,《易》本隐之以显。--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论》
《谷梁》简约而隐要,宜存于世。--《宋书·礼志一》
又如:隐要(精深简要);隐训(诡僻的训释);隐书(旨意隐秘之书);隐略(隐晦粗略);隐奥(隐晦深奥)
用同“稳”。安稳;稳定;;
隐练职位。--汉《荡阴令张迁表颂》
即便求隐。--汉《李翕析里桥輔阁颂》
又如:隐坐(稳坐;安坐)
威重的样子,深沉稳重';
鲜之为人通率,在高祖坐,言无所隐,时人甚惮焉。而隐厚笃实,瞻卹亲故。--《宋书·郑鲜之传》
又如:隐冥(深沉含蓄);隐厚(稳重忠厚);隐隐桓桓(威武的样子);隐重(威重)
宏大。如:隐虹(长虹)
忧伤;疾苦;;。如:隐隐遑遑(忧愁不妥的样子)
穷困。如:隐民(穷人,穷困的人民)
幽静。如:隐舍(隐居的房舍);隐秀(幽雅秀丽)
殷盛
尔乃邑居隐账。--左思《蜀都赋》
又如:隐赈(富庶繁盛);隐蔼(茂盛的样子)
隐<名>
矮墙
逾隐而待之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
痛苦;疾苦
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。--《国语》
隐居的人
贪夫殉身,圣亦保之;烈士殉名,隐亦好之。--王闿运《邹汉勋传》
又如:隐佚(隐逸者)
隐语
齐威王之时喜隐。--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
隐衷,隐情;
孤癖之隐。--清·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
通“櫽”。櫽栝,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
故遂隐栝。--何休《公羊经传解诂序》
夫弃隐栝之法。--《韩非子·难势》
训考量隐栝。--《后汉书·邓训传》
姓
隐<副>
暗暗地;
隐中胸怀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玉<名>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象一根绳子,串着一些玉石。“玉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)
同本义
玉,石之美者,有五德,润泽以温,仁之方也…--《说文》
君无故玉不去身。--《礼记·曲记》。疏:“玉谓佩也。”
五玉。--《虞书》。郑注:“执之曰瑞,陈列曰玉。”
王齐则共食玉。--《周礼·王府》
惟辟玉食。--《书·洪范》
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--《左传》
又如:玉情儿(玉石的质量、成色);玉墀(白玉台阶);玉阙(宝座;皇宫);玉虚(道教指玉帝的居处);玉树(指槐树);玉砚(玉石制的砚台);玉雕(玉石雕成的工艺品);玉栏(玉石制的栏杆)
泛指玉石的制品。如:玉尺量才(考试);玉鉴(玉镜);玉斝(玉酒器);玉辇(君后坐的车);玉笈(玉饰的书籍)
指玉制的乐器
集大成也者,金声而玉振之也。--《孟子》
又如:玉徽(美玉装饰的琴);玉轸(琴上的玉制弦柱);玉振金声(演奏古乐,以钟发声,以罄收韵,集众音之大成。金指钟,玉指罄)
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.。如:玉色瑗姿(色泽如玉,姿态万行);玉溜(目光);玉箸(玉筯。死后垂下的鼻涕);玉笋(美女的手指);玉竹(一种竹,颜色青黄相间)
比喻美德、贤才;x;
君子比德如玉。--《礼记》
又如:玉笋之班(人材行列。唐末朝士风貌优异有才华的人,称玉笋。得与其列者称玉笋班);玉堂金马(指翰林出身;亦指出身高贵,文武双全);玉堂(翰林院);玉音(帝王的话语)
玉<形>
敬辞。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
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。--《战国策》
马嵬坡下泥土中,不见玉颜空死处。--白居易《长恨歌》
又如:玉文(对文字的美称);玉面(尊称人的容颜);玉札(对别人书信的敬称);玉躬(玉体);玉声(对他人言语的敬称)
形容美好。如:玉蕴辉山(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);玉女(美女;仙女)
形容洁白。如:玉魄(月华);玉屑(喻洁白的雪花);玉珥(太阳两边的云气);玉羽(洁白的羽翼)
珍贵;。如:玉苗(珍贵的幼苗);玉编(珍贵的典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