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<代>
(会意。从人,从尹。尹,治理。合起来指伊尹,殷治理天下者。后假借为那)
表示远指,相当于“那”
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--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。笺:“伊,当作繄,犹是也。”
表示第三人称,相当于“她”、“他”、“彼”;
薛蟠因伊倔强,将酒照脸泼去。--《红楼梦》
江家我顾伊,庾家伊顾我。--《世说新语》
吾见张时,伊已六十。--《南史》
又如:伊行(她那里;他们);伊曹(彼辈,他们);伊俦(彼辈,其类);伊拉(方言。他们)
表示第二人称,相当于“你”
勿学汝兄,汝兄自不如伊。--《世说新语》
我这里吐胆倾心说与伊,难道你不解其中意。--佚名《马陵道》
又如:伊咱(你);伊行(你这里;你们);伊家(你)
伊<动>
表示判断,常与“匪”连用,相当于“却是”、“即是”
匪莪伊蒿。--《诗·小雅·蓼莪》
昔卫鞅因景监以见,有识知其不终。今得臣举者,匪荣伊辱。--《后汉书》
又如:匪朝伊暮;匪朝伊夕;匪荣伊辱;匪愚伊耄
伊<语>
语助词。用于句中,无义
旨酒既清,嘉荐伊脯。--《仪礼》
发语词,无义。如:伊何(为何,为什么);伊谁(谁,何人)
通“繄”。是
不可畏也,伊可怀也。--《诗·豳风·东山》。笺:“伊,当作繄。”
我这怀矣,自诒伊阻。--《诗·邶风·雄雉》
伊<名>
伊水。伊河,在河南省西部,源出伏山,后入洛河。如:伊川(伊水流域)
伊朗的简称。如:两伊(伊朗、伊拉克)战争
伊拉克的简称
伊比利亚半岛
欧洲西南部的半岛,西濒大西洋,北临比斯开湾,东临地中海,东北以比利牛斯山脉与法国相接。南以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,面积约58.4万平方里,包括西班牙、葡萄牙和直布罗陀
林〈名〉
(会意。从二木。表示树木丛生。本义:丛聚的树木或竹子)
同本义;;
林,平土有丛木曰林。--《说文》
野外谓之林。--《尔雅·释地》
有鹤在林。--《诗·小雅·白华》
每大林麓。--《周礼·地官·序官·林衡》。注:“竹木生平地曰林。”
山中丛木曰林。林,森也。--《释名》
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。--晋·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蔽林间窥之。--《黔之驴》
又如:竹木林;山林(有山有树林的地方);深山老林;防护林;林落(树林,丛林);林浪(林琅、琳琅、林郎。丛林);林麓(森林与山脚);林泉(林木与泉石);林错(林中树木交错,形容众多)
指野外或退隐的地方
富贵还乡国,光辉满旧林。--张说《和魏仆射还乡》
又如:林木(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);林下人(退隐之人。林,指退隐之地);林丘(指隐居的地方)
泛指人或事物的会聚,汇集处
士有此五者,然后可以托于世,而列于君子之林矣。--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又如:林府(事物众多之处);林薮(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)
郊外,野外。如:林坰(郊野。野外称林,林外称垌)
林业。如: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
姓
林〈形〉
众多的样子
林者,众也。万物成熟,种类众多也。--《白虎通》
惟人之初,总总而生,林林而群。--柳宗元《贞符》
又如:林戈(如林之多。极言其多);林立(如同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地竖立着,形容数量很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