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<动>
(形声。从言,午声。本义:应允,许可)
同本义;
许,听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听从其言也。
王子许。--《吕氏春秋·首时》。注:“诺也。”
亟请于武公,公弗许。--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某知公大贤,许我伐无道之君如何?--《武王伐纣平话》
尔不许我,我乃屏璧与圭。--《书·金滕》
杂然相许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其许寡人。--《战国策·魏策》
不可不许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遂许先帝以驱驰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又如:特许;只许成功,不许失败;准许;默许;许认(同意,承认);许肯(应允);许允(答应)
同意,赞同;
每自比于管仲、乐毅,时人莫之许也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事先答应给予
秦王度之,终不可强夺,遂许斋五日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把我二姨儿许给皇粮庄头张家,指腹为婚。--《红楼梦》
又如:许香愿(对神佛有所祈求时,提出事后给予的某种酬谢);许人(应允与人);许字(许配,许婚,许嫁。都指允婚)
期望
塞上长城空自许,镜中衰鬓已先斑。--宋·陆游《书愤》
又如:许身(立志,自我期许)
相信
则王许之乎?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。赵岐注:“许,信也。”
给予;奉献
老母在,政身未敢以许人也。--《史记·剌客列传》
又如:以身相许;以身许国(许国:为国效命)
许<名>
处所,地方
地里又远关山阻,无计奈,谩登楼,空目断,故人何许?--《西厢记诸宫调》
不知何许人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古国名X。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。姜姓。战国初期为楚所灭。一说灭于魏。故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东
许昌的简称X。如:许都(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定都许昌,称许都。即今河南省许昌县);许洛(许昌、洛阳)
表示大约的数量
如是十许字。--宋·洪迈《容斋续笔》
引之长丈许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姓
许<副>
或许,可能。如:他今天没来,许是生病了
数
表示约略估计的数量
赴河死者五万许人。--《后汉书》
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。--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
潭中鱼可百许头。--唐·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
许<代>
这样,这般
这江南方腊,起义已久,即渐而成,不想弄到许大事业。--《水浒传》
世间那有千寻竹,月落庭空影许长。--宋·苏轼《次韵答文与可见寄》
又如:许些(许多);许大(这样大;偌大;很大);许来大(许大);许大粗(这么大、这么粗)
何,什么
知君书记本翩翩,为许从容赴朔边?--唐·杜审言《赠苏绾书记》
缘<名>
器物的边沿;;
低下头去把嘴唇搁在杯缘。--茅盾《蚀·追求》
又如:缘石(砌筑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长条形石块或混凝土块,用以保护人行道并使车行道的路边水流通畅);缘海(边缘海;沿海,接海);缘边(沿边。指边境)
原故,理由;
璞皆知其名姓及巧诈缘由。--沈约《宋书》
因缘;缘分;;
渠会永无缘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
言谈大自缘。
画与书法为缘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又
画与建筑雕刻为缘。
又如:缘悭(无缘分);缘业(姻缘);缘会(缘分);缘契(缘分);缘便(机缘便利);缘悭一面(无缘相见);缘悭分浅(缺少缘分)
缘<连>
因为;由于
缘物之情。--《吕氏春秋·慎行论》
缘愁似个长。--唐·李白《秋浦歌》
缘土气有早晚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又如:缘何(因何,为何);缘坐(因牵连而获罪。同连坐);缘底(因何;为什么)
缘<动>
向上爬,攀援
以若所为,求若所欲,犹缘木而求鱼也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又如:缘竿(杂技的一种。即爬竿的特技);缘木(爬树);缘心(攀援事物之心);缘竿(杂技中的爬竿节目);缘跻(攀登)
牵连
百姓有罪,皆案之以法,其缘坐则老幼不免。--《隋书·刑法志》
又如:缘坐(连坐。因牵连而获罪);缘累(牵累)
沿着;顺着
缘之以方城。--《荀子·议兵》
末技游食之民,转而缘南畮,则畜积足。(南畮,泛指农田;畮,通“亩”。)--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--晋·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又如:缘头上脸(借故寻事);缘例(沿袭惯例);缘情体物(顺导性情,描摹物状);缘手(随手;顺手);缘情(因循人情;顺乎人情);缘习(因袭)
缘<介>
因凭借
则缘耳而知声可也,缘月而知形可也。--《荀子·正名》
又如:缘私(因公便私,假公济私);缘循(杖物而行,不能自立);缘附(攀附;依附);缘傅(缘附;依附);缘夤(夤缘。攀附上升。指拉拢关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