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<形>
(形声。从子,皿声。本义:妾媵生的长子称“孟”,正妻生的长子称“伯”,后来统称长子)
同本义
孟,长也。--《说文》
孟侯。--《书·康诰》
天子太子年十八曰孟侯。--《书·大传》
彼美孟姜。--《诗·郑风·有女同车》。传:“齐之长女。”
孟,姊也。--《方言十二》
惠公元妃孟子。--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胡卫道三子:孟曰宽,仲曰定,季曰宕。--周密《癸辛杂识前集》
又如:孟兄;孟孙;孟仲叔季(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,顺次排行为大、二、三、四)
始,四季中每季的第一个月
孟,始也。--《广雅》
孟春之月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摄提贞于孟陬兮。--《楚辞·离骚》
孟冬十月,北风徘徊。--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
又如:孟月(四季的第一个月,即农历正月、四月、七月、十月);孟享(帝王宗庙祭礼。因于每年的四孟(孟春、孟夏、孟秋、孟冬)举行,故称)
假借为“猛”。威猛
孟行以过其情,以遇其主矣。--《管子·任法》
孟〈名〉
通“氓”。民众;
昔宾孟之蔽者,乱家是也。--《荀子·解蔽》
姓。孟尝(齐国贵族,姓田名文;春申,楚国人,姓黄名歇。他们同赵国的平原君和魏国的信陵君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,被称赤“战国四君子”)
视<动>
(会意兼形声。从见示,示亦声。见,看见。示,表现。本义:看)
同本义
视,瞻也。--《说文》
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。--《书·泰誓中》
目不能徧视,手不能徧操。--《墨子·辞过》
子兴视夜。--《诗·郑风·子曰鸡鸣》
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--《礼记·大学》
熟视之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。--柳宗元《三戒》
撤屏视之,一人、一桌、一椅、一扇、一抚尺而已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穆公使视客馆,则束载、厉兵、秣马矣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又如:视探(看望,探望);视瞻(顾盼的目光);视日(观日影而察早晚时刻;注视太阳);视远步高(高视阔步);视习(见习)
考察,察看,审察
视其所以。--《论语·为政》
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。--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窥镜而自视,又弗如远甚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又如:视师(视察军队);视草(检视天子所写文词诏令的草稿);视药(查看汤药);视荫(观察日影)
治理,处理;
崔子称疾不视事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
又如:视朝(天子朝临治理政事);视篆(古代官印皆用篆文,故官吏上任治事称“视篆”)
看待;
弃其妇,致郁郁死,是芋视乃妇也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子孙视之不甚惜,举以予人,如弃草芥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然言其户,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。--清·洪亮吉《治平篇》
又如:视遇(看待,照顾);视同膜外(视若无睹;漠不关心);视民如伤(将百姓的疾苦看作自己的伤痛);视为同路人;视伟(看重)
通“示”。向…表示
指视我。--《汉书·周勃传》
视民不奢。--《汉书·晁错传》。师古曰:“视读曰示。”
视民不恌。--《诗·小雅·鹿鸣》
亦视项羽无东意。--《汉书·高帝纪》
又如:视化(显示教化。视,同“示”)
比照
环顾国内,贼氛方炽,杌陧之象,视清季有加。--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》
又如:视秩(比照品级次第)
效法
王懋乃德,视乃厥祖。--《书·太甲中》
又如:视效(仿效;效法)
接纳
故君子于有馈者,弗能见,则不视其馈。--《礼记·坊记》
照顾,照看。如:视护(照看护理);视濯(古代祭祀时照料洗濯祭器);视寝(侍寝);视养(照料养育);视候(看望,问安)
发令。如:视师(督率军旅);视撝(指挥。视与指通)
视<名>
眼;眼力;视线;
吾见其难为,怵然为戒,视为止,行为迟。--《庄子·养生主》
左手抚炉,炉上有壶,其人视端容寂,若听茶声然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又如:视流(目光流转,不专注于一物);视躁(目光不定的样子);视端(目光端正)
水名。即“涀水”。在河南省叶县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