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<动>
(会意。从舁,从同。舁,共举;同,同力。本义:兴起;起来)
同本义;
兴,起也。--《说文》
夙兴夜寐。--《诗·卫风·氓》
乃寝乃兴。--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
三岁不兴。--《易·同人》
其言足以兴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
风萧瑟而并兴兮,天惨惨而无色。--王璨《登楼赋》
但国家兴自塑土,徒居平城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大楚兴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兴利除弊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水波不兴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怨颇兴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又如:兴居(起居);兴辞(起立致辞);兴寝(起卧);兴舍(兴亡);兴废(盛衰;兴亡);兴毁(兴亡)
使兴盛;流行;;
--言可以兴邦,有诸?--《论语·子路》
稽其成败兴坏之纪。--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叔父建中兴之业,在此行也。--《资治通鉴》
俺院中规矩,不兴拜堂,就吃喜酒吧。--《桃花扇·眠香》
兴复汉室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又
兴复之效。
又
兴德之言。
又如:兴国(振兴国家);兴家(振兴门庭);兴道,兴德(振兴道德);兴跃(振兴);兴化(振兴教化);兴邦(使国家兴盛起来)
开始办理;创办;。
百废具兴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又如:兴立(创建);兴作(着手进行,兴造制作);兴事(兴建政事);兴造(施工建造);兴葺(兴修修理);兴筑(兴建);兴思(构思);兴缮(兴修)
推举;选拔
进贤兴功,以作邦国。--《周礼·夏官·大司马》
又如:兴文(提倡文治);兴氓(举荐民间人才);兴能(推举有才能的人);兴廉(推举廉士);兴义(崇尚道义);兴举(倡导)
成功
教备而不从者,非人也。其可兴乎!--《国语·楚语上》
又如:兴时
派遣;发动;
遽兴姜戎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不敢兴兵。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王兴甲兵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兴师以与楚战。--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征发,
今者兴发不小,动而无成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兴徭(征募役夫);兴积(积聚)
作
凡小祭祀则不兴舞。--《周礼》
又如:兴贩(做买卖);兴词构讼(告状;打官司);兴福(造福);兴舞(起舞);兴树(造成);兴喻(打比方)
提倡。如:大兴调查研究之风
方言。许可。如:不兴胡说
宠;惯
都是你兴的他,我只和你算账就完了。--《红楼梦》
兴<形>
蓬勃发展;兴旺
汉室可兴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天保定尔,以莫不兴。--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
国以民为兴坏。--《新书·大政》
又如:兴头(兴旺);兴门(兴旺之家);兴启(昌盛光大);兴平(昌盛太平);兴坏(盛衰);兴运(时运昌隆)
天降滔德,女兴是力。--《诗·大雅·荡》
不兴其艺,不能乐学。--《礼记·学记》
<名>
姓
耿<形>
(形声。从火,圣省声。本义:耳贴于颊)
同本义
通“炯”。明亮,光明
跪敷衽(铺开衣襟)以陈辞兮,耿吾既得此中正(指正道)。--《楚辞·屈原·离骚》
又如:耿耀(照耀);耿光(光明;光辉);耿晶晶(形容物体明亮闪光的样子);耿烈(光明炽热);耿介(光明正大)
心情不安;悲伤;;;
耿耿不寐,如有隐忧。--《诗·邶风·柏舟》
又如:耿耿于心(形容心中有事牵挂,无法忘却);耿介(心中不安);耿灼(焦虑不安)
刚直;
参差相叠重重,刚耿陵宇宙。--唐·韩愈《南山诗》
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,不养耿介之士,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,削灭之朝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又如:耿介(耿直;刚直;正大光明);耿正(刚强正直);耿怀(直率的情怀);耿挺(坚贞特立)
气忿时头面上血管膨胀,红筋暴露的样子;
余大先生气得两脸紫涨,颈子里的筋都耿出来。--《儒林外史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