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<名>
(象形。金文字形。“毛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,从“毛”的字多与皮毛有关。本义:眉毛、头发、兽毛)
同本义;;;
毛,眉发之属及兽毛也。--《说文》
不获二毛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。注:“二毛,鬓发斑白。”
王燕则诸侯毛。--《周礼·司仪》
皮毛者,肺之合也。--《素问·欬论》
其动物宜毛物。--《周礼·大司徒》
毛马而颁之。--《周礼·校人》
以启其毛。--《诗·小雅·信南山》
皮之不存,毛将焉傅?--《左传·僖公十四年》
胚不生毛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与旃毛并咽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大小毛角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矢如猬毛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--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
又如:毛女(传说中的仙女,遍体生毛,故名);毛连(用羊毛或其他毛类制成的褡裢);刚毛(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硬毛);毫毛(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);毛笔(以兽毛制成的笔);毛羽(兽毛和鸟羽);毛戴(寒毛竖立);毛脉(须发与血脉);毛悚(汗毛竖立);毛蓬蓬(须发密而乱貌);毛楂楂(毛发短而硬貌);毛发不爽(犹毫毛不爽);毛耸(毛发竖立)
兽类。如:毛群(兽类);毛挚(猛禽捕食小鸟);毛类(兽类);毛犊(古代传说中兽类之祖);毛鬣(马或野兽的鬃毛)
鸟的羽毛
又如:毛芥(羽毛和芥子);毛扇(羽毛扇);毛翎(翎毛。借指羽翼);毛质(鸟类的毛羽)
亦指带毛的兽皮。如:毛毛匠(毛皮匠);毛裘(兽皮制作的衣服);毛水(皮毛的表面)
通“芼”。草木;五谷;
曾不能毁山之一毛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涧溪沼沚之毛。--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。注:“草也。”
毛泽未尽。--《谷梁传·定公元年》。注:“凡地之所生谓之毛。”
锡之不毛之地。--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二年》。注:“墝埆不生五谷曰不毛。”
口∶中国货币单位“角”的俗称,等于一元的十分之一,
姓
毛<形>
比喻多而细碎。如:毛细管;毛孩子;毛起(形容兴起的事如毛一样众多)
小,微不足道。多用于贬义,
你是那路毛神?--《西游记》
又如:毛神(小神。骂人的话);毛路(方言。小路);毛蛋蛋子(詈词。犹言小畜生);毛铢(形容极微小的利益)
不纯净。如:毛重;毛利
半加工的;粗糙的;-。如:毛坯;毛糙(粗糙;不细致);毛边
毛<动>
发火;发怒。如:毛司火性儿(性格又臭又火爆);尽管他脾气毛
贬值,兑换率下降。如:货币毛了
发慌;
祁老爷毛了,只得退了堂。--《儒林外史》
又如:发毛(发慌);吓毛了;小偷毛了;毛脚鸡(比喻行动慌里慌张)
稳<形>
(形声。从禾,隐省声。“禾”与粮食有关,有了粮食,心就安定了。本义:安定,平稳)
同本义;;
地名破冢,真破冢而出,行人安稳,布帆无恙。--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
又如:安稳(稳当;平稳);稳拍拍(稳稳当当);稳惬(稳定使满意);稳善(安稳美好);稳脚(犹稳步);稳疾(安稳而快速);稳平(平稳)
妥帖;稳妥;
还须奏过了朝廷,才为稳便。--明·罗懋登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》
又如:工稳(工整而妥贴);稳顺(妥帖和谐);稳约(稳妥而有准绳);稳善(妥善。作为隐语,指打劫);稳吃三注(指轻而易举地得到全部收获);稳协(工稳而协调)
沉静;稳重;。如:稳口深藏舌(缄默不语);稳住架(方言。镇静下来,稳定情绪,沉住气);稳住神儿(沉着冷静,不慌乱);稳堰堰(不慌不忙);稳稳沉沉(稳定沉着的样子);稳稳静静(稳重安静);稳审(稳妥安祥)
匀称,适度-;-。如:稳身(谓身材匀称,适度);稳称(匀称)
一定;准定;。如:稳受(准定受到);稳请(有把握的求取);稳笃笃(形容很有把握);稳打稳(形容很有把握)
稳<动>
蹂谷聚。即蹂践聚集的谷粒,使谷壳和米分开
稳,持谷聚。--《广韵》。按:周祖谟校勘记:“持”为“治”。民国《续修盐城县志》:“稻秕稃聚者谓之稳。《玉篇》‘稳’字训‘蹂谷聚’。今谓稻中秕稃扬之使聚者曰稳子,又曰偃子。”
安顿。如:稳住(安慰住,安顿好)
诱使人暂缓行动
他俩个把我稳在这里,推买东西去了。--秦简夫《东堂老》
忍受(如困苦或艰难)而不动摇、屈服或退让
我为甚不敢明闻,肋底下插柴自稳。--关汉卿《救风尘》
搞端正.
战袍待稳,絮重更熏香。--《敦煌曲校录》
方∶放,搁
…说着便将水盆稳在炕上。--张雷《变天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