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〈名〉
(形声。从帛,金声。本义: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)
同本义
锦,襄邑织文。--《说文》。朱骏声按,染丝织成文章也。汉襄邑县贡织文。”
皆奉玉锦束请觌。--《仪礼·聘礼》。注:“玉锦,锦之文纤缛者也。”
衣锦尚絅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
锦衣狐裘。--《诗·秦风·终南》
又如:锦囊(锦制的袋子);锦衾(锦制的大被);锦帆(锦制的帆);锦覆(以织锦遮掩羞丑,喻作美言庇护)
古指锦袍。如:锦襕衣(华美的袈裟);锦衣纨绔(指华美服装,也指豪华生活)
旧时书信中的敬词。如:锦念;锦注(书信用语。敬称对方的关注。也称锦念);锦郎(书轴的别名);锦素(书信)
锦〈形〉
比喻鲜艳华美的
沙鸥翔集,锦鳞游泳。--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又如:锦文(鲜明华丽的花纹);锦石(有色彩花纹的石头);锦瑟(装饰华丽的瑟);锦币(鲜丽的彩帛)
在锦上绣花的。如:锦字
悟<动>
(形声,从心,吾声。本义:理解,明白)
同本义
悟,觉也。--《说文》
悟彼蟋蟀唱。--《文选·谢混游西池诗》
慧然独悟。--《素问·八正神明论》
未悟见出,意不自得。--《后汉书·张酺传》
悟已往之不谏。--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闻而悟之。--明·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悟前狼假寐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悟大光明法。--清·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又如:觉悟(由迷惑而明白;由模糊而认清);悟心(悟性。对事物理解和分析的能力);悟宗(明了、会通佛理之宗旨);悟悦(因了悟而喜悦);悟理(领会道理);悟物(了悟物理);悟明(了悟真言);悟佛(了悟佛理);悟禅(参悟禅理);悟道参玄(宗教语。领会和推究宗教中玄妙之理)
觉醒;觉悟。通“寤”。睡醒
行事,适有卧厌不悟者,谓此为天所厌邪?--王充《论衡·问孔》
凄凄节序高,寥寥心悟永。--江淹《杂体诗》
怛惊悟兮无闻。--《文选·潘岳·寡妇赋》
又如:悟觉(觉悟);悟门(觉悟的门径)
启发;使觉悟
冀悟迷惑之心。--《论衡·对作》
又如:悟主(使主上觉悟);悟发(启发)
通“晤”。相对
过耳悟目之交。--《潜夫论·明忠》
悟言不如罢,从夕至清朝。--《文选·谢惠连·泛湖归出楼中玩月》
又如:悟对(聚会)
通“牾”。抵触
大意无所拂悟,…。--《韩非子》
国无刑罚,则百姓之悟相侵也立见。--《吕氏春秋·荡兵》
人不敢悟视。--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
大忠无所拂悟,辞言无所击排。--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
今人卒得鬼刺痱悟,杀雄鸡以傅其心上。--《风俗通议·雄鸡》
悟<名>
悟性。如:悟捷(悟性敏捷);悟敏(思维敏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