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<名>
雨,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
雨,濡物者也。--《管子·形势解》
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。--《荀子》
又如:雨过天晴(像雨后晴空般的蓝色);雨打梨花(喻指零乱不堪的狼狈情景);雨打鸡(喻浑身湿淋淋的状态);雨毛(细雨);雨泣(泪流如雨)
比喻朋友
常时车马之客,旧,雨来;今,雨不来。--唐·杜甫《秋述》
比喻教导之言,教泽;
泽雨无偏,心田受润。--南朝梁·简文帝《上大法颂表》
譬喻密集。如:雨矢(箭矢像雨一样落下。比喻密集);雨注(像雨一样下降。比喻密集)
譬喻离散
风流云散,一别如雨。--三国魏·王粲《赠蔡子笃》
又如:雨散云收(比喻离散);雨迹云踪(比喻男女旧情,已成往事);雨落不上天(比喻离异的夫妻,难再复合)
雨〈动〉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下雨形。“雨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,从“雨”的字都与“雨水”有关。本义:下雨)
同本义
雨,水从云下也。--《说文》
密云不雨。--《易·小畜卦》
又
既雨既处。
天雨墙坏。--《韩非子·说难》
失时不雨,民且狼顾。--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天雨雪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恒雨少日。--唐·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
又如:雨天(落雨的日子);雨前(下雨之前);雨淖(雨后道路泥泞难行);雨淫(久雨);雨打梨花(指暮春的景象。也用来比喻美人的迟暮);雨顺风调(风雨及时。比喻太平景象);雨化(比喻良好教育的实施,有如及时雨的化生万物)。又指大量粒子或物体的下落或洒下。如:花瓣雨
天上降下,.
他日,月宿毕,竟不雨。--《史记》
又如:雨毛(天上降下兽毛);雨矢(箭矢像雨一样的落下。比喻密集);雨泗(比喻流泪)
密集地射击或投掷
烧答覆之,沙石雨之。--《墨子》
虎〈名〉
(象形。金文字形象以虎牙、虎纹为特征的虎形。本义:老虎)
同本义,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(),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,尾长而无簇毛,有黑圈,下体大部白色,无鬣,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
虎,山兽之君。--《说文》
阚如虓虎。--《诗·大雅·常武》
虎狼之心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苛政猛于虎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曹公豺虎也。--《资治通鉴》
气吞万里如虎。--宋·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
又如:虎螭(虎与龙);虎啸(虎吼叫);虎跃(猛虎腾跃);虎残(虎口余生)
凡伤害物类之虫,也以虎名之。如:蝇虎;蝎虎
守宫善捕蝎蝇,故得虎名。--《本草纲目》
姓
虎〈形〉
比喻威武勇猛。如:虎虎势势(形容勇猛的样子);虎豹(比喻勇猛的战士);虎旅(指勇猛的军队)
比喻残酷凶暴
或问酷吏。曰:“虎哉!虎哉!角而翼者也”。--《法言》
虎<动>
方∶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。如:虎视鹰瞵(形容凶狠地注视着,将欲有所攫取)
吓唬。也作“唬”。如:虎虝(吓唬;恐吓);虎唬(威吓);虎吓(犹吓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