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<形>
(形声。从糸,表示与线丝有关,工声。本义:粉红色)
同本义
红,帛赤白色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按,此今人所谓粉红、桃红也。”
缙红繎。--《急就篇》。颜注:“红,色赤而白也。”
红,绛也,白色似绛者也。--《释名·释采帛》
红紫不以为亵服。--《论语·乡党》
又如:红衣(荷花瓣儿);红香(花瓣);红脂(蟹黄)
后也指各种红色
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--唐·白居易《忆江南》
又如:红巾(红色巾。对绿林好汉的称呼,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,史籍上因称红巾);红灼灼(形容鲜红);红颩颩(亦作“红彪彪”。形容鲜红);红轮(红日)
象征革命、进步;。如:红区;红军
指得宠、出名、走运或事业兴旺等。如:红人;红火;红角儿
红<名>
美人的代称。如:红泪(泛指女子的眼泪);红袖(指美女);红闺(少女的卧房,同红楼);红袖添香(指有美女相伴)
红色物品
红衣服或红布。如:穿红带绿的妇女
染料。如:酸性红;碱性红;红点子(清代官吏的委任状,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、钓一下);红椅子(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,表示名单终止。后因称最后一名“坐红椅子”)
胭脂。如:对脸敷红
红绫等织物--旧时常用作礼物。如:红抹额(束在额头上的红巾);红勒帛(用红帛制的腰带);红罗(红帛);红缨帽子(清朝的礼帽,帽上披有红缨)
血的婉辞。如:吐红(吐血);下红(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);红铅(妇女月经);红刀子(带血的刀子)
花的代称,花多红色,故借红代花
晓看红湿处。--唐·杜甫《春夜喜雨》
又如:红芳(指红花);红林(盛开红花的树林);红萼(红花);红葩(红花)
喜事,嫁娶庆贺之事。如:红白(红事与白事);红白大礼(喜事与丧事的礼仪);红鸾(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,主婚配等喜事)
红利(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)。如:分红(分配红利)
草名。如:红草(即荭草。泛指红色的草);红兰(兰草的一种)
顺利;成功。如:他唱戏唱红了
春秋时鲁国地名。在今山东省境内
秋,蒐于红。--《春秋》
红<动>
变红,呈现红色。如:红头涨脸(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);红蚕(老熟的蚕,体呈红色,故称);红兽(烧红的兽炭)
遐<形>
(形声。从辵,叚声。本义:远)
同本义
遐,远也。--《说文新附》
若陟遐,必自迩。--《书·太甲》
是以遐方疏俗,殊邻绝党之域,自上仁所不化,茂德所不绥,莫不蹻足抗首,请献厥珍。--汉·扬雄《长杨赋》
矫首而遐观。--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有艳淑女在闺房,室迩人遐在我傍。--《警世通言》
地遐怪物聚,寺古深殿存。--宋·范祖禹《资州路东津寺》
又如:遐僻(偏远);遐宣(远远宣扬);遐方(远方);遐布(传播到远处)
长久,久远
降尔遐福,维日不足。--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
入觐展遐恋,临轩慰来思。--唐·德宗《送徐州张建封还镇》
又如:遐福(久远之福);遐祉(永远长保的福祉)
又长又大
爰有遐狄,镣质轮菌,坐高门之侧堂,彰圣主之威神。--《文选·何晏·景福殿赋》
又如:遐志(远大的志向);遐愁(深长的愁绪)
疏远
毋金玉尔音,而有遐心。--《诗·小雅·白驹》。朱熹集传:“毋贵重尔之音声,而有远我之心。”
又如:遐弃(疏远抛弃);遐遗(疏远遗弃)
遐<名>
前人;以往
遵许郭之遐轨。--《晋书》
仰天民之高衢兮,慕在昔之遐轨。--汉·阮瑀《纪征赋》
又如:遐轨(古人的遗迹;前人之法度);遐籍(古代的典籍)
边远地方。如:遐荒(边远的荒芜地区);遐陬(边远角落);遐氓(边远地区的人民)
遐<动>
远去
俟阊风而西遐,致恭祀乎高祖。--《文选·张衡·东京赋》
又如:遐升(死亡的婉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