栋<名>
(形声。从木,东声。本义:屋的正梁,即屋顶最高处的水平木梁,支承着椽皮子的上端)
同本义
栋,极也。从木,东声。屋内至中至高之处亦曰阿,俗谓之正梁。--《说文》
栋隆。--《易·大过》。虞注:“正中曰栋。”
仰而视其细枝,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。--《庄子·人间世》
使负栋之柱,多于南亩之农夫。--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梁栋宏可爱。--韩愈《合江亭》
又如:栋宇(指房屋。栋:屋的正梁;宇:屋的四垂);栋桴(屋梁。桴:房屋前后檐的横木);栋折(屋梁断折。比喻倾覆);栋折榱崩(正梁折断,椽子崩坏,指房倒。多比喻倾覆)
比喻堪当大任的人或重要的物
天子,国之栋也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主疾无嗣,弄臣为辅。鼎足不强,栋干微挠。--《汉书·佞幸传赞》
又如:栋干(栋梁干材。比喻担当国家重任的人);栋甍(房梁和屋脊。比喻担任重任的人物)
栋<量>
房屋一座叫一栋。如:三栋房子
儒<名>
(形声。从人,需声。本义:术士)
同本义。春秋时从巫、史、祝、卜中分化出来的、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
儒,术士之称。--《说文》
通天地之人曰儒。--《法言·君子》
能说一经者为儒生。--《论衡·超奇》
儒浩居而自顺者也。--《墨子·非儒下》
四曰儒,以道得民。--《周礼·太宰》
儒之言优也和也,言能安人能服人也。--《礼记·儒行》
又如:儒师;儒仙
孔子学说(孔教);孔子的和他的弟子一家的学说,其特点是强调对孝、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等基本道德的实践和修养,该学说在历史上已成为中国大部分伦理、教育、政治以及宗教的基础。如:儒者(研究儒家学术的人);儒林(信奉儒家的大众或集团);儒教徒(信奉儒家学说的人);儒化(儒家的教化);儒风(儒家承传下来的风范);儒门(犹儒家);儒相(博通儒学的宰相);儒玄(儒学与玄学);儒史(儒学和史学)
儒生。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门徒、学生;孔子学说的信徒
女为君子儒,无为小人儒。--《论语·雍也》
又如:儒效(儒者的效用,儒学的功效);儒素(儒者的素行);儒侠(儒生和游侠);儒素(儒者的素质,谓符合儒家思想的品格德行);儒吏(儒生出身的吏员);儒先(儒生);儒效(儒者的作用;儒学的效用);儒流(儒士之辈)
旧时对学者或读书人的称呼
是儒墨之分也。--《荀子·礼论》
儒者所争,尤在于名实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--唐·刘禹锡《陋室铭》
又如:儒馆(文臣的居处);儒巾(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头巾);儒户(读书人的户籍);儒冠(古代儒生带的帽子);儒俊(才智出众的儒士);儒修(才能出众的儒士);儒服(儒衣,古代儒者的服饰);儒官(古代掌管学务的官员或官学教师)
儒<形>
通“懦”。懦弱
劳苦之事,则偷儒转脱。--《荀子·脩身》
又如:儒柔,儒弱(柔弱,文弱);儒缓(柔弱,宽柔);儒懦(柔弱,不刚强)
愚昧无知的
儒,愚也。--《广雅》
通“濡”。缓慢
儒,此言圣人之动静、开阖、诎信、…取与之必因于时也。--《管子》
又如:儒厚(温文厚重);儒输(迂缓迟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