吊<动>
(吊为弔的俗字。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持弋射矰缴之形。古人死而不葬,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,但怕禽兽要来吃,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。本义:悼念死者)
同本义
弔,问终也。古之葬者,厚衣之以薪。从人持弓,会敺禽。--《说文》
知生者弔,古弔辞曰,如何不淑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敬吊先生。--贾谊《吊屈原赋》
又如:吊纸(在死者灵前烧纸吊祭);吊问(吊念死者,慰问生者);吊死(吊慰死者;自缢而死);吊祠(吊唁祭祀)
引申为慰问
人皆吊之。--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
有君不弔。--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。注:“恤也。”
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,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吊民(慰问遭受不幸的人);吊伐(吊民伐罪。慰问穷苦的人);吊恤(安慰抚恤);吊水(慰问水灾的受害者);吊临(灵前哭吊,吊唁)
凭吊;伤怀往事…。如:吊悼(凭吊、悼惜);吊古
悬挂。如:吊闼(可以吊起的窗扇或门扇。闼:小门);吊挂(一种悬挂起来供欣赏的陈列品);吊猴(耍滑,捣蛋)
在牌戏中用特殊的一张或一组牌迫使对手方出牌。如:接连吊三圈主牌。如:吊主
求取。如:吊名
提取
即于狱中吊出秋公,立时释放。--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
又如:吊案(提取案卷);吊卷(提取文卷);吊查(提取查阅)
通“掉”。落下
鸦雀无声,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,连一根针吊在地上都听得见响!--《老残游记》
又如:吊了稍(吊稍。指没了钱,银子用完了);吊下(掉下);吊谎(掉谎。说谎)
吊<形>
哀伤,悲悯
中心吊兮。--《诗·桧风·匪风》
又如:吊影(独居无伴,对影自怜)
善;良好
无敢不吊。--《书·费誓》
不吊昊天。--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
昊天不吊。--《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
帅群不吊之人,以行乱于王室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六年》
吊<量>
中国过去的小铜钱单位,中间有一方孔,正常地可由中央或各省政府发行()。如:一千文为一吊
芳〈名〉
(形声。从艸,方声。本义:花草)
同本义
野芳发而幽香。--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又如:芳芷(香草名);芳苓(芳荃。香草名);芳草(香草)
香气;
芳,草香也。--《说文》
芳菲菲其弥章。--《楚辞·离骚》。注:“香貌。”
兰芝以芳未尝见霜。--《淮南子·说林》
芳与泽其杂糅兮。--《楚辞·离骚》
兰有莠兮菊有芳。--汉武帝《秋风辞》
指春天。如:芳林(春日的树林);芳春(春天);芳信(春暖花开的讯息);芳草(春草,比喻忠贞贤德的人);芳岁(春天)
指女子。如:芳卿(对女子的爱称);芳尘(指女子的步履);芳魄(美人的魂魄)
比喻美名或美德
昭示来世,垂芳后昆。--汉·蔡邕《刘镇南碑》
又如:芳尘(比喻美好的名声或风气);芳风(美好的风尚和教化;亦指美誉)流芳百世
喻有贤德的人
腥臊并御,芳不得薄兮。--《楚辞·屈原·涉江》
又如:芳躅(前贤的遗迹);芳规(前贤的遗规);芳魂(志行高尚者的灵魂);芳迹(前贤的行迹)
通“房”。子房
穗钜而芳夺。--《吕氏春秋》
通“旁”(艰杮????)。侧,边
陕之芳七施,七七四十九尺,而至於泉。--《管子·地员》
芳〈形〉
香,气味美好;
芳草发狂。--《素问·腹中论》
和致芳些。--《楚辞·大招》
鼓芳风以扇游尘。--《谷梁传序》
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芳草萋萋鹦鹉洲。--唐·崔颢《黄鹤楼》
又如:芳兰竟体(通体芳香。比喻举止闲雅,超凡脱俗);芳芽(香茗);芳旨(香美之味);芳苾(芬芳);芳茗(香茶)
美好
其志洁,故其称物芳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曾经学舞度芳年。--卢照邻《长安古意》
又如:流芳百世;芳序(良辰,美好的时光);芳誉(好名声);芳风(雅正的音乐;美好的文章)
对人的敬称,美称
原来今日也是姐姐的芳诞。--《红楼梦》
又如:芳范(对女性容貌的美称);芳魂(敬称别人的灵魂);芳札(敬称他人的书信。也称芳讯,芳翰);芳信(敬称他人的书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