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<动>
(象形。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。汉字部首之一。从“八”的字多与分解、分散、相背有关。本义:相背分开)同本义;
八,别也。象分别相背之形。--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今江、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,与人则分别矣。”
八<数>
七加一的和
八,数也。--《玉篇》
陈馈八簋。--《诗·小雅·伐木》
地理以八制。--《管子·五行》。注:“少阴之数。”
八者,维纲也。--《大戴礼记·本命》。按,谓八方四正四隅。
遇艮之八。史曰,是谓艮之随言,六二爻也。余五爻皆变。凡易用六不用八。八,少阴不变也。--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
八眉者,如八字。--《尚书大传》
邹忌修八尺有余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八音克谐。--《书·舜典》
秦王复击轲,被八创。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八世。--《后汉书·崔实传》。注:“谓三王五帝也。”
又如:八音(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。通常为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);八拜(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,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)
常表次第,即第八(8)
八月在宇。--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又如:八世;八年
斤〈名〉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横刃,下为曲柄,象斧斤形。本义:斧子一类的工具)
同本义x。一般用以砍木,与斧相似,比斧小而刃横
今,斫木斧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凡斫物者皆曰斧,斫木之斧,则谓之斤。”
于是乎丌釿锯制焉。以釿为之。--《庄子·在宥》
皆执利兵,无者执斤。--《左传·哀公二十五年》
不夭斤斧。--《庄子·逍遥游》
以斧斤考击而求之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又如:斤斧(斧头);斤墨(斧头与墨斗);斤凿(斧头与凿子)
古代一种似锄但比锄小的农具
恶金以铸锄、夷、斤…--《国语》
斤〈动〉
砍削,砍杀
不斤不斧。--皮日休《河桥赋》
横斤山木。--《南史·宋测传》
又如:斤削(砍削);斤迹(斧头削砍的痕迹);斤械(用斧砍削)。又指对文字的删削修饰。如:斤正(斤斧,斤削。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)
过分计较。如:斤斤较量(在琐碎的小事上过分计较)
斤〈量〉
也作“觔”。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所用的各种重量单位中,均在600克左右;亦指中国在1929年规定的标准单位,等于1.1023磅或500克
十六两为一斤。--《汉书·律历志》
四十斤金椎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千余斤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四五十斤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市肉二斤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又如:斤两(计算重量的单位);斤重(重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