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<动>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日在草中,从月。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。本义:早晨)
早晨省亲,子、媳向父母、公婆请安.
晨见曰朝…子于父母、妇于舅姑皆是。--《说文解字注笺》
昧爽而朝。(昧爽:黎明。朝:省视父母)--《礼记·内则》
邦君诸侯,莫肯朝夕。(夕:指晚上省视帝王)--《诗·小雅·雨无止》
朝见,封建时代臣见君(,,.)
盛服将朝,尚早,坐而假寐。--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
相如每朝时,常称病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燕、赵、韩、魏闻之,皆朝于齐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使…朝见
欲辟土地,朝秦楚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武丁朝诸侯有天下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
又如:朝冠(百官上朝时戴的帽子);朝参(上朝参谒);朝天(拜见天子、天帝)
宗教徒参拜。如:朝贺;朝圣;朝山(到名山宝刹进香礼佛)
泛指拜见
常先朝陵夫人上食,然后敢归家。--《史记·张丞相列传》
会聚;召
耆老皆朝于庠。--《礼记·王制》
朝<名>
朝廷。古时亦称:朝堂,朝宁,朝冶,朝苑,朝省,朝家
赐带剑履上殿,入朝不趋。(趋:快步走。)--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
易之以百金,献诸朝。--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千里马篇》
又如:朝国(朝廷,国家);朝典(朝廷的典章礼制);朝使(朝廷派出的使者)
朝代,指同一姓帝王连续继承王位的时代
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--杜牧《江南春杂句》
又如:唐朝;清朝
某一个帝王的统治时期'
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。(两朝:刘备和刘禅统治时期。)--杜甫《蜀相》
当是时,本朝定鼎改元二年矣。--清·邵长蘅《阎典史传》
又如:三朝元老;一朝天子一朝臣
政府。如:朝官;朝奉(原为宋代官名,后通称富翁、土豪或管事的)
朝政,国家大事。如:不听朝;朝柄(朝政的权柄)
朝班,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。又称:朝列,朝次,朝序,朝伦;朝部;朝著
朝<介>
表示动作针对的方向;
银烛朝天紫陌长,禁城春色晓苍苍。--唐·贾至《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》
又如:朝前看;大门朝东开;应该朝好的方面想
朝<名>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下为“莽”字,中间为“日”,“月”。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,月亮还未落,是早晨。本义:指日出到早餐时,泛指早晨)
同本义
朝,旦也。--《说文》
朝,早也。--《尔雅·释诂》
自朝至于日中。--《书·无逸》
周人祭日以朝及誾。--《礼记·祭义》。注:“朝,日出时也。”
温恭朝夕,执事有恪。--《诗·商颂·那》
有时朝发白帝,暮到江陵。--《水经注·江水》
朝露待日晞。--《乐府诗集·长歌行》
朝雨浥轻尘。--唐·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
朝歌夜弦。(弦:弹琴。)--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又如:朝雉徒歌(像早晨的山鸡一样鸣叫高歌);朝趁暮食(形容穷苦,早上挣到钱,晚上才得吃);朝上;朝夕乌(同“朝夕鸟”。朝去暮归的乌鸦);朝夕相处(彼此天天在一起);朝日(早晨初升的太阳);朝旦;朝不及夕(极言处境危急);朝升暮合(谓零碎地籴米。形容生活艰难,勉强度日);朝成暮遍(早晨刚写成,晚上就到处流传。形容文章流传迅速);朝成暮毁(形容翻新之速);朝夷暮跖(早被誉为伯夷,晚被贬作盗跖。形容时论毁誉多变);朝欢暮乐(终日欢乐;日夜寻欢作乐);朝市(早市)
早餐。如:朝舗(早晨餐食)
指短时间。如:朝旦;朝昔;朝昼
日;天
虽与之天下,不能一朝居也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三战之所亡,一朝而复之。--《史记·鲁仲连邹阳列传》
又如:今朝;明朝
姓
来<名>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象麦子形。本义:麦。小麦叫“麦”,大麦叫“麰”(或写作“牟”))
同本义
來,周所受瑞麥來麰也。--《说文》
贻我来牟。--《诗·周颂·思文》。段注:“武王渡孟津,白鱼跃入王舟。出涘以燎。后五日。火流为乌,五至,以殻俱来,此谓遗我来牟。”
于皇来牟。--《诗·周颂·臣工》。疏:“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。”
又如:来牟(古时大小麦的统称)
未来,将来;x;
来日方长。--清·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知来者之可追。--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又如:来代(后代;后世);来辰(来早。明天早晨);来兹(来年;将来);来哲(后世贤智之人);来轸(后来的车,比喻后来的人或物)
姓
来<动>
由彼至此;由远到近。与“去”、“往”相对;
来,至也。--《尔雅》。朱骏声曰:“往來之來正字是麥,菽麥之麥,正字是來。三代以还,承用互易,如苑宛、童僮、酢醋、穜種之比。许君未经订正,故沿伪至今。”
憧憧往来。--《易·咸》
我行不来。--《诗·小雅·采薇》
笑问客从何处来。--唐·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
翩翩两骑来是谁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然往来视之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有朋自远方来。--《论语》
往昔初阳时,谢家来贵门。--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来寇(敌人来犯);来至(来到);来突(突然而来)
归,回来,返回;
萃聚而升不来也。--《易·杂卦》。注:“还也。”
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。--《左传·庄公二十七年》
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,其谁来之?--《左传·文公七年》
又如:来家(回到家里来);来三去四(来来去去);来还(归来,回来);来宁(归宁。女子回娘家省亲);来归(回来;归来);来舍(回归而有所定止)
归服;归顺
修文德以来之--《论语·季氏》
又如:来服(前来顺服)
招来;招致。后多作“徕”;
故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。--《论语·季氏》
又如:来致(招致,招来)
加入一群人中。如:你来不来?
让不受约束、干扰地满足需要'。如:来五斤;来两盘
意想不到地或突然地发生、出现。如:问题一来就马上解决
产生;开始;发生;;。如:来路(来历;来源);来历(来由;原委);来情(情由);来情去意(来去的情由与意向);来方(来源);来龙(风水先生称主山为来龙。即龙脉的来源)
追溯来源、血统或起源。如:来方(来源,进项);来煞(来劲;出息)
相当于做。如:来不得
用在动词结构(或介词结构)与动词(或动词结构)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法、方向或态度,是目的。如:你能用什么办法来帮助他呀?
用在动词后,表示估计或着眼于某一方面。如:看来容易;说来话长
用在另一动词前,表示要做某件事。如:我来画;大家都来唱歌
方∶在;。如:来里(在这里或在那里);来哚(在);来浪(在那里)
表示动作的趋向
将子头与剑来。--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
闻来垂钓碧溪上。--唐·李白《行路难》
长铗归来乎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
归来倚杖自叹息。--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归来头白还戍边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长铗归来者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
假借为“釐”(詬??)。赐予;
来女孝孙。--《仪礼·少牢馈食礼》。郑玄注:“来,读曰釐;赐也”
假借为“赉”。赐予;
东人之子,职劳不来。--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。高亨注:“来,借为赉。”
来<代>
你的;你们的。用于通信的回复中。如:来信收到;来电收到
这
俺哥哥传将令三四番,可怎生无一个承头的?来一个燕青将面劈,那一个杨志头低。--元·佚名《黄花峪》
来<助>
无义,译作“了”,“吧”,或不译
归去来兮,田园将芜,胡不归。--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在数量上接近精确。如:两米来高
用在数量或数量词后面,表示概数;大约。如:二十来个
从头到尾过去地。如:两千年来;来日(往日;过去的日子);来日大难(本指往日艰难。后亦用以指前途困难重重)
以来,表示时间从过去某时持续到现在
吾数年来欲买舟。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数百年来。--唐《柳河东集》
去来江口守空船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夜来城外一尺雪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又如:来古(自古以来);来来(以来);来缘(指来生的因缘);别来无恙乎?
用在数词后,表示列举的原因或理由。如:这些天没去看她,一来路太远;二来没功夫
来<语气>
用于句尾,相当于“咧”
刚才奶奶和袭人姐姐怎么嘱咐来!--《红楼梦》
来<动>
慰劳.'
勑,劳也。从力,來声。字亦作俫。--《说文》
知子之来之,杂佩以赠之。--《诗·郑风·女曰鸡鸣》。高亨注:“来,借为勑。”
劳俫有意者。--《汉书·平当传》
劳之来之,匡之直之,辅之翼之。--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
莫我肯勑。--《诗·魏风·硕鼠》
贤者勑其材。--《韩非子·王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