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<形>
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。本义:水流长)
同本义()
永,水长也。象水巠理之长。--《说文》
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--《诗·周南·汉广》。毛传:“永,长。”
泛指长。兼指时间和空间;
施于众长谓之永。--《方言一》
不永所事。--《易·讼》
日永星火。--《书·尧典》
维以不永怀。--《诗·周南·卷耳》
永矢弗谖。--《诗·卫风·考槃》
且以永日。--《诗·唐风·山有枢》
求永贞。--《周礼·大祝》
永乃保之。--《仪礼·士冠礼》
以永终誉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
降年有永有不永。--《书·高宗彤日》
斗南当日永,万物显光明。--《西游记》
又如:永昼(长长的白天);永永(久远);永生(长生);永言(长言);永伤(长久忧伤悲痛);永思(长思,永怀);永夕(长夜);永日(长日,漫长的白天);永宅(长住永守);永安(长久稳固);永住(长住;长存);永命(长命);永巷(宫中长巷;长巷);永贞(长享正命);永宵(长夜);永逸(长久安逸);永岁(长寿);永路(长途,远路)
永<动>
游泳。“泳”的古字
按:此“永”字,即潜行水中之“泳”字之初文。原从人在水中行,由文人做生意,故托以寄游泳之意…后人借用为长永,久而为借意所专,乃加水旁作“泳”以还其原。--高鸿缙《中国字例》
延长
资富能训,惟以永年。--《书·毕命》
通“咏”。曼声。长吟,歌唱;;
声依永,律和声。--《书·舜典》
乐郊乐郊,谁之永号。--《诗·魏风·硕鼠》。郑笺:“永,歌也。”
永<副>
永久,永远
匪报兮,永以为好也。--《诗·卫风》
永奉陛下(永远伺候陛下)。--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雅量》
与汝永别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人谋永福。
保守也永旧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又如:永别酒(死囚临刑前喝的酒);永怀(永远思念);永诀(长别,永不再见);永康(永久平安)
步<动>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,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。本义:行走)
同本义
步,行也。--《说文》
跬步而不敢忘,孝也。--《礼记·祭义》
王朝步自周。--《书·召诰》
步路马必中道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见夫人之步马者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
步余马兮山皋。--《楚辞·屈原·涉江》
晚食以当肉,安步以当车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
又如:止步;信步(随意走动;散步);步步虚心(时时虚怀若谷,毫不自满);步阁(步廊,走廊);步趋(行走)
以脚步测量远近。如:步一步两房之间的距离;步景(测量日影);步量(用脚步测量);步弓(丈量土地用的一种木制器具)
按照,跟着;跟随
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,因步其韵奉和。--毛泽东《浣溪沙》
又如:步人后尘;步武(追随前人脚步而行);步趾(犹追随);步趋(追随,效法)
踏。如:步斗(步玄斗。道士礼拜星宿、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。其步行转折,据说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);步舞(踏步起舞)
推算;测算;
迎日步气。--《时令论上》
又如:步天(测算天体);步漏(推算时刻);步历(推算岁时节候)
步<名>
脚步,步伐
纤纤作细步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盈盈公府步(方步),冉冉府中趋。--《乐府诗集·陌上桑》
又如:方步(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);放步(迈开大步);阔步(迈大步);碎步(小而快的步子);纵步(放开脚步)
古时一举足叫跬(半步);两足各跨一次叫步。今指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
五步一楼,十步一阁。--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又如:跑步;大踏步;步伐(行走的步子);朝门走了两步,停了下来
通常是连续发生的一次行动、一个步骤;。如:下一步怎么办;初步(第一阶段)
步兵(诸兵种之一)
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步士(步兵);步队(步兵队伍);步骑(步兵与骑兵);步哨(专任警戒的士兵)
时运,命运
於乎有哀,国步斯频。--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
又如:不幸落到这一步;后步(余地);地步(处境;景况)
埠,水边停船处
宅有新屋,步有新船。--韩愈《柳州罗池庙碑》
江之浒,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。--柳宗元《铁炉步志》
姓
步<量>
长度单位,历代不一,周代以八尺为一步,秦代以六尺,为一步
舆六尺,六尺为步。--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
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