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<名>
(形声。从心,生声。本义:人的本性)
同本义
性,人之阳气性善者也。--《说文》
性,质也。--《广雅》
天命之谓性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
自诚明谓之性。
不可学,不可事,而在人者谓之性。--《荀子·性恶篇》
五性者何?仁义礼智信也。--《白虎通》
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。--《论语·阳货》
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。--《荀子·正名篇》
又如:性根(根性;本性);性行(人的禀性和行为);性气(人的个性和脾气);个性(人的本性;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或理性);禀性(本性);性尚(本性的爱好和崇尚)
事物的性质或性能;
则天之明,因地之性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
物性之苦。--明·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物性之不同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又如:性力(指药性和药力);性状;共性(共同具有的性质)
通“生”,生命;生机
莫保其性。--《左传·昭公八年》
民乐其性,而无寇雠。--《左传·昭公十九年》
为炮烙以伤民性。--《韩非子·难势》
性命寿长,终其天年而不夭伤。--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
以治气养性,则身后彭祖。--《韩诗外传·卷一》
又如:性理(谓生命之原理);性类(犹生类,指有生命的物类)
性情;脾气
动心忍性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少无适俗韵,性本爱丘山。--晋·陶潜《归园田居》
吾性不喜华靡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性悖妄。--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
尊德性。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又如:性行淑均(性格和善,品行端正);性耽隐癖(秉性迟钝,甘子寂寞);性起(发脾气);性理(性情和理智)
性别x。如:男性;女性;雄性;雌性
语法中词的属性。如:阳性、阴性、中性
指与生殖、性欲有关的。如:性感;性欲
佛教语。指事物的本质。与“相”相对。如:性心(佛教语。真心。即自性清净心);性火(佛教语。谓遍布于一切物质现象的火性);性宗(道家的一宗派,主张以修性为本);性相(性指事物的本性;相指事物的表相)
内心。如:性地(聪慧;修养);性窦(心窍);性识(天分,悟性)
革<名>
(象形。金文字形,象被剖剥下来的兽皮。中间的圆形物,是被剥下的兽身皮,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、身和尾。“革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革”的字多与皮革有关。本义:去毛的兽皮)
同本义。皮的总称;
革,兽皮治去其毛。--《说文》
齿革羽毛。--《书·禹贡》
执之用黄牛之革。--《易·遯卦》
掌秋敛皮,冬敛革。--《周礼·天官》
江南出梓、姜、桂、金、锡、连、丹沙、犀、瑇瑁、珠玑、齿、革。--《史记·货殖列传序》
又如:人造革;革带(皮带);革笥(用皮作的甲胄);革船(用皮革缝制的船)
用革制成的甲胄
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车前的饰物
革车千乘。--《礼记·明堂位》
又如:革车(战车)
通“勒”。马络头。有嚼口的叫勒,没有的叫羁;
故王良造父,天下之善御者也。然而使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,使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,马不能行十里,故共之。--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下》
姓
革<动>
变革,更改
革,改也。--《玉篇》
鸟兽希革。--《书·尧典》
故因秦时,本十月为岁首,不革。--《汉书·任敖传》
愿革心易行。--《汉书·严助传》
天地阴阳不革而成。--《吕氏春秋·执一》
厉治革典。--《国语·周语下》
革法明教,而秦人大治。--《盐铁论·非鞅》
革故鼎新。--李德裕《次柳氏旧闻》
瑞锐意兴革,清浚吴淞、白茆,通流入海,民赖其流。--《明史·海瑞传》
又如:革心(改变心意,不再为非作歹);革面(改变旧面貌,转变立场);革正(改正)
免除或丢掉;x
今革旧从新,为里党之法,在所牧守,宜以喻民,使知去烦即简之要。--《魏书·食货志》
又如:革旧从新(指除去旧的章法,遵从新的制度);革去(除去)
革<形>
通“亟”。病情危急;
成子高寝疾,庆遗人请,曰:“子之病革矣。--《礼记·檀弓上》
又如:病革(病重)